2010-01-10 宁波晚报 第A5版 峻毅和她的《华芝春秋》
(2010-01-12 22:22:58)
标签:
杂谈宁波晚报峻毅华芝春秋李建树 |
分类: 言吾★书吾 |
峻毅和她的《华芝春秋》
■李建树
读峻毅的新著《华芝春秋》,眼前浮现出的分别是“沧海桑田”和“华芝春秋”这样两个颇为大气的意象。
“沧海桑田”所指自然是慈溪这块神奇的土地。我曾写过《围海造田》一文,说的正是杭州湾畔的这一块土地。身为慈溪人真是幸运,因为大自然每年都会奉送给他们比真金白银更具价值的大块土地:由于钱塘江等河流的河床在不断抬高,其河底的泥沙被奔腾而来的钱江大潮从河底卷起,然后被潮水挟裹着一路奔流向东,到达杭州湾时,大潮这匹野马显然是有点疲倦了,流速降低,冲力变小,泥沙沿途慢慢沉积……致使浅滩上的淤泥越积越厚,形成的大小滩涂越来越大,加上慈溪人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勤劳很快实现了人工围垦造地的伟力所臻的巨大成就,这个成就表现在那一幅杭州湾的地图里,就成了逐年向海洋延伸的带着弧形的如犁头状的色块。在那个色块上,细心的人又会看出上面还画有一条条同一弧度的黑色曲线,上面用小号字标着一个个不同的年份,就像一棵大树被锯倒后横截面上显示的圈圈年轮,那曲线所表示的却是慈溪人历年围海造田所筑的海塘的走向。
峻毅所写的那一个改变多少人命运的春秋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块由沧海变成的桑田上。按照峻毅的调研,不断发展壮大中的华芝集团新厂房正是在那“桑田”上一幢一幢地逐年盖起来的,但它所创造的价值就远非早年单是种稻种棉植桑养蚕所能比拟的了。
就像有评论家所指出的:没有什么自在自为的“生活”,生活本身就隐含着思想,一个作家面对他人的生活,肯定也会有他的思考和疑问,金融海啸来了,企业家们如何应对,峻毅正是这样带着她对生活的看法和疑问去深入采访,然后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独特见识,这种见识也正是文学的“思想性”,思想性是作品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有思想的文学作品才有生命力。比如作者对主人公徐建华成长历程做了剖析式的“四识”归纳:“胆识”、“常识”、“知识”、“见识”。这样的归纳是有价值的,尤其是见识,它是一个人的智慧的核心,它产生于人的才智,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或者就如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悟性”。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过,世界上的知识分两类:一类是常识性的,一般人只要做一定努力就能理解和接受;另一类则是非常识性的,这种知识非常人所能理解和接受,必须是具有相当专业基础和某种独特“悟性”的人才能去掌握和发挥。徐建华所具有的正是方向明先生在序言中所提到的慈溪人的那种从不屈服、敢于挑战、敢于超越的精神特质,因而作家创作这部报告文学的动机就远不是表现一个徐建华,而是一群新浙商,也是整个慈溪企业家这一群体了。
本书还对“企业文化”的含义做了新的探索。此前,一般人写到企业文化,就往往写些如何在厂区内修了花园,小桥流水什么的,再上点档次就在厂区大道上搞点雕塑,办一份报纸,成立一个职工自娱自乐的文艺团体,有了这些,就认为这个企业就很有文化了。作者说,不是的,这只是企业的文化活动。而“企业文化”的一般定义应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的总和,因而她大胆地指出: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是企业的品牌。但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能提高企业的员工素质,推动企业致力于创造和提升品牌的价值,最终通过品牌价值来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表现现实生活需要丰厚的知识积累,作者是专门学过企业管理的,因此,这部报告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精准地写出了许多关于企业经营的“理念”、“定位”等十分切合实际和有效的概念。
这部报告文学的创作手法也很独特,作为一个成熟的散文作家,峻毅将报告文学、散文、小说等艺术手法融会贯通之后虚实相间地紧紧围绕着华芝的成长发展以及企业文化等主题展开,作品表达手段的多样化使得作品具备了较高的文学色彩,从而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