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峻毅
峻毅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94
  • 关注人气:7,4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吐纳古今,气贯长虹(沈伟恒)

(2009-11-25 04:58:00)
标签:

峻毅的博客

白洋湖畔

华芝春秋

朱菁

沈伟恒

报告文学

杂谈

分类: 言吾★书吾

   ——读峻毅的《华芝春秋》有感

 

    慈溪文坛向来热闹非凡,文学作品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当我读完朱菁大姐的《华芝春秋》时,我便惊诧于这部作品的大气了。

    朱菁大姐在慈溪似乎是一下子冒出来的一位大家,其实她早成名在外。她说话的语速极快,她吐字如珠,并不关注你倾听的专注。她时而神情激昂,时而婉转细诉。她沉浸在自己的表达中,这是一位很有主见的女子。

    这次令我惊讶的是,她居然在腿伤休养的炎热夏天,接受了这样一个繁重的任务,为一家企业写一部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而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这家企业便是华芝集团,这部报告文学便是《华芝春秋》。

    把企业的发展放到历史大环境中,这是一个大手笔,好比为一幢房子构建好了框架结构,让人觉得沉稳而厚重。六十年前,东方巨龙苏醒,三十年前,民族复兴的伟大序幕正式拉开,二十年前,慈溪的华芝集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百废待新,地处偏远僻壤的慈溪小镇附海更是满目荒凉。华芝集团的董事长徐建华先生正是在那个时代参加了工作,他凭着自己的的勤奋和努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的检验员当到了主管销售的副厂长。这部分内容读动人心魄,徐建华的工作经历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我的心头始终回荡着这样的话语:欲知下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作者的描写手法丰富多样。先是江南的景色,秋雨、夕阳、黄昏、华灯、杨柳、塘岸。再是大量的情景细节、人物对话和心理刻画,使得徐建华一下子生动、丰满起来了。当厂里决定让徐建华担任会计的那个晚上,徐建华在窗前对着深深的夜幕思绪万千,在这里,几乎使读者变成了徐建华,心浪随着他的思绪一起澎湃起来。

    参加会计培训时的一些景色宁静而优美,甚至有些须的诱惑。这样的文字使画面充满了柔和的光影,充满了大自然的声音。读来觉得景也幽幽,情也悠悠。徐建华面对着这样的情,这样的景一定也心动过,但他更知道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得耐得住寂寞。

    机遇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8分钱换来16万元订单的故事绝对不是偶然。当远方的客人来附海洽谈业务的时候,当时的附海没有一条象样的公路,没有一家象样的饭店。我的心被揪了起来。徐建华夫妇把客人带到了自己的家里,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打动了客人,在签下的大合同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尽管我已经知道了华芝集团辉煌的今天,但我还是为徐建华的创业过程揪着心,他的命运似乎与我有关。这一切都归功于朱菁大姐驾御文字的能力。

    某一天,朱菁大姐把自己刚写完的一段文字拿给徐建华看,徐建华居然默默地流泪了。流泪的原因一定是因为细节,在这样的细节中徐建华突然看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个场景,这个场景又哗地一下打开了他的记忆大门,二十多年的时间沟壑也悄然隐去。把主角都写哭了,这一定是用心写出来的文字。

    然而这还不够,《华芝春秋》的另一个魅力是,通过对企业成长的描述,提炼出了企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又表现为充满哲理的言语和故事。在每一章的开篇,作者都引用了名人的话语,这些名人有今人,有古人,有诗人,有政客。方向明先生在序言中写道:“在叙述眼前的人物时,不时插入诸如‘苏格拉底和弟子们’等哲理故事,增加的不仅是可读性,更重要的是纵深感。”

    从这些哲理故事中读者很容易明白企业的文化内涵。在《机会过去了就不会再来》的故事中作者说道:“成功并非是偶然地碰上运气,而是机会总是留给像他这样时时准备捕捉机会的人。”

    从李白诗句,孔子话语和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作者说:“诚信是市场发展的灵魂,市场诚信已经成了一个地方经济繁荣、腾飞的必由之路。”

    孙膑说:“间于天地间,莫贵于人。”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者纵横千年,引用古人的话语,提炼出华芝集团“以人为本”的内涵。

    朱菁就这样站在历史长河的一端,信手拈来一段精彩的话语。令人回味无穷。

    《华芝春秋》向我们展示了慈溪民营企业家坚韧,不屈的一种品质。徐建华在创业过程中也多次受挫,但他多次站立了起来。他的这一品质与慈溪围垦文化一脉相承,我们知道慈溪历史悠久,秦代设县,至唐开元年间始称慈溪,慈溪有“唐涂宋地”之称,慈溪的一大半面积来自于大海。正是这种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

    千余年前,王安石任鄞县县令。他满怀济民之志,亲率十余万民工整修东钱湖。几十年后,苏东坡在杭州疏浚西湖,并将湖底的淤泥和葑草筑成一条跨越西湖南北的长堤,此为苏堤。

    而慈溪人民正悄然地在谢景初的带领下围筑海塘。杭州湾畔,浊浪滔天,泥筑的海塘一次次被巨浪冲垮。但围海造田的工程却一直延续着,如今高大雄伟的九塘公路也已形成。

    这品质同样属于朱菁大姐,她在行走极不方便的情况下,拖着伤腿,奔走于华芝集团的各个部门,写出了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她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整整三个月,我天天泡在汗水里的那种极限挑战,真是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

    是的,她很想用更长的篇幅来细诉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酸甜苦辣。但是她知道,她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这正像慈溪人围筑的海塘,慈溪人民的眼睛不会停留在过去,他们永远面向大海,设想着在大海中的某个地方再造一条壮丽的沿海公路。

    这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精神。

 

 

    原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e76060100fuc5.html

    附:2009年12月3日刊发《慈溪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