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轻盈的跳跃——读峻毅的报告文学《华芝春秋》(王飞)

(2009-11-18 10:09:41)
标签:

峻毅的博客

空谷兰馨

报告文学

王飞

杂谈

浙江

慈溪

分类: 言吾★书吾

     

很久没有认真读过报告文学了,这种文体所关注的并不是我所需要的。却时常陷入种种茫然中,究竟什么才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到底该怎样写?它与通讯、传记之间有怎样的关联?纠结于此,不能自拔。现如今的报告文学或揭露、或跟风、或炫耀的情绪使我躲之不及。现如今的报告文学很多几乎等同了“软广告”,令我厌烦。也曾经喜欢过几个报告文学作家,但他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某一天“群体性”地消失了,走的走了,歇着的歇了,完全消失在了视野之外。最具“冲击力”的、最具直接面对勇气的、最具思想的报告文学悄无声息地滑了下去,且越滑越深,直至看不见了它的背影……叹息随着软绵绵的风飘远了,一抹白云自在地浮在蓝色的天边,逍遥的很。终于,我彻底远离了报告文学。不买、不读,是我的决绝。但也有例外(几年来唯一的一次),浙江女作家峻毅的第一本报告文学《华芝春秋》还是摆在了我的书桌上。

峻毅是一位写报告文学的“新人”,新人便有了新的一些东西;新人便有了初次特有的认真;新人也就有了创新的可能。有了可能,也就会有可能后的种种结果,带着心底的这种期盼翻读这本《华芝春秋》。《华芝春秋》中的华芝是个我从不知晓的公司,不是我关注的。公司的成长和老板创业之艰辛,也不在我关注的范围。我关注的是峻毅在她所写的这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与表现形式。

报告文学自清末出现,至夏衍的《包身工》才达到初步的完成,也是自乡村野史在向探索真相上迈了一大步。报告文学同时具有新闻的某些特性,但主要以文学为主要的表达手段,从而完成了一次具有文学意义上的近乎冒险性质的探索,也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与某些阶层欢迎。既然“报告文学”同时具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共同特质,也就容易走入某个不为人接受的尴尬局面——新闻界不认同、文学界不认可。某些作家以利用报告文学去完成个人的、自我的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更给这个混血、早产的文体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以至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可惜、可叹、可怜!报告文学既然具有文学性质,那么,就文学的某些特性来谈峻毅的这部报告文学也许会更好些,也更恰当些。

文学是以文字形成的语言为重要介质,从而与读者共同完成了一次次创作的过成。如果没有读者的参与,每部文学作品在完成、完整上都是有所欠缺的(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某些作者、作家的作品完成不了这次“接触”,他们却同样是值得尊重的)。文学的语言永远不可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社会的真实,好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却在努力接近、靠近那个触手可及却远在天边的真实。这正是作家容易产生自卑的地方,我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这也正是一个作家的乐趣所在!真实,不是完整地再现。这给极具艺术特性的文学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出路与可能。峻毅的这部报告文学在语言上试图尊重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流畅。峻毅以综合的语言阐述、记录了这次采访,其中有小说的语言,有散文的语言,有随笔的语言,有评论的语言,有具有特色的乡间俗语、俚语,用“使尽浑身解术”来形容并不为过。她用自己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完成了这一次对自我极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得不佩服峻毅的毅力。在同一部报告文学中,这种综合语言的利用是一种自我的探索,同时也给报告文学增添了另外一种表达、表现的可能。在报告文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次“群体性”溃散后,在报告文学墨守成规了二十年后(同时也是误入歧途的二十年),峻毅,一位不算新人的“新人” 在“不知情”的情况上完成了某种突破,是值得尊敬与尊重的。“新人”,也就有了新人自有的特点——激情和热情。有时过于在意或沉溺于激情与热情中,往往会同时出现它的副作用:丧失沉稳——沉稳的语言、沉稳的表达。峻毅在激情中写就了这部作品,某些地方上的语言在提炼上、表达上出现了些许的问题,没有更深入下去,从而使自己错失了借此对社会、社会发展、社会现象深度思考的机会。俗话说“瑕不掩瑜”,峻毅的这次创作完成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探索与拓展,也给报告文学在语言的选择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峻毅在这部报告文学中以史、以实记录了一个公司的创业、发展、彷徨、壮大。在表现形式上做了一次可贵的探索,是一种综合的表现:以史记人(过去),以实记录现状(现在),以随笔记录旁枝(去日采访),以组织活动(征文)增添特色,这一切都具有文学意义的探索,也更具现实意义,也更具有了“行为艺术”的某些特质,它们使峻毅在文学之路上完成了一次近似完美的轻盈的跳跃。

既然报告文学是文学的一种,是一个分支,它就要有文学在表现形式上的探索。

峻毅以散文家的视角、以评论家的触觉感受了某种真实的背后,利用手中的一支笔忠实地记录下了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发现了某种真实,是这部报告文学写成和成功的基础。所以,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需要一种重新的认知,一种新的表达。

正如某些作家、评论家说:文学将在二十年后灭亡。这种看法过于悲观,正如我看报告文学一样,是来自“爱”之后的一种以“恨”的表达。如果这个、那个文学界(或许根本就不存在)能够有种探索和包容的精神,以文学的姿态使语言更加接近真实,以摸索的精神来探究文学的表现形式,从而达到文学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那么,还不成熟的现代文学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灭亡的,离死还远着哪。

最后,向峻毅在采访、写作的三个多月中所付出的种种艰辛表示由衷地致意。

 

                                                        2009-11-17  于京东平谷静心斋

 

 

本文转自北京新锐评论家王飞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cec860100gmfo.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