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叩访四明山,红枫樱花赏浪漫(文:符利群)
(2009-06-08 22:50:23)
标签:
峻毅的博客杂谈宁波四明山红枫诗会余姚文联文学港符利群 |
分类: 读文★读人 |
诗心叩访四明山,红枫樱花赏浪漫。
四月的四明山,绯红浮上山野,青碧浸透大地。4月16日至18日,履印着李白、贺知章、刘长卿、皮日休、孟郊等千古诗句的“唐诗之路”,再度迎来了一群诗情满怀的人们,这就是今天的诗人——著名诗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携十余名女诗人,履印四明山,吟咏唐诗路,参加由余姚市四明山镇政府、余姚市旅游局等主办,余姚市文联、《文学港》杂志社等承办的第四届四明山红枫•樱花节暨四明山红枫诗会。
千年前的诗情与千年后的诗意交相叠印,光芒互照,四月的四明山更加春光灿烂。
诗人们沿着山石铺成的崎岖山道谈笑而行,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一路风景。都说爱文字的人也爱摄影,看来真是没错。
漫山遍野的翠绿丛林,丛林里弥漫的淡蓝色山岚薄雾,轻轻啄破薄雾的鸟鸣啾啾,沟溪间水声淙淙潺潺,鲜红淡红的映山红无处不印染,无处不亮丽。不知名的野花闲草缤纷多姿。清新空气涌入心肺,深深呼吸,瞬间心灵干净无比……
关于红枫樱花,自古有许多名诗。杜牧有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后主李煜吟道:“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白居易有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在鹁鸪岩,在仰天湖,在镇东桥,在坪头村……四明山水印上了诗人们的行迹与诗歌。
辽宁诗人利子多次获全国诗歌征文大赛奖,她深情赞美:“亲爱的四明山,被樱花之海托起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座浙东绿岛。那些岛上的居住者,从天上飞过,从水里游过,从樱花树下走过。”
绍兴诗人彩蝶写道:“我不说花朵的鲜艳,它畅亮的姿态。不说鸟儿,它停靠的枝头,是怎样地赏心悦目。我只说,水面上,紫气正浓。”
满族诗人张淑琴,一气呵成写下《我的四明山之春夏秋冬》,开篇宣称:“和你们有所不同,多年来,我一直都把这里当作梦里故乡。”
“当春天来临,一定是童年的海,梦中的海,地脉深处的涛声,一簇一簇绿色的波浪……一丛丛白色或紫色的木槿,鼓起喇叭,四明山的夏天时光,在歌声里飘荡。……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柿子红了,金钱松点亮光芒,四明山的秋天以承诺计算。……它举起冬眠的愿望,催促我走进冬日的四明山。”
另一名鄞州诗人钱利娜年纪轻轻,诗作却充满了睿智。她写四明山革命历史,“我遇见了历史,于是承认枪声的梦想,承认每一座孤独森林的上空,都有一只鹁鸪鸟,用歌声清除体内的宿命。”她写红枫,“我也祈祷,与红枫一起经霜,向红佛的光学习遗忘,却总在越来越深的凉意里,又一次奔赴绚烂而去。”
台州诗人木木的四明山则充满律动之美,仿佛山林处处潜伏着美妙的精灵。“春雨已浓于酒,春风穿过桃花的身子,想飞的都飞起来了。四明山也一样,花儿朵朵开,春阳满地。一片新鲜的红枫叶上,停着一只刚刚降落的蜻蜓。”
全国诗坛颇负盛名的山西诗人刘小雨,在《诗刊》《诗选刊》等全国报刊杂志发表诗作200余首,获2008山西首届民间诗歌年度新人奖。她的诗作《春暖花开》字字如玑,与四明山同美。“不是所有的花都开在心里。在四明山,我可以与花们不分彼此,拥有阳光,拥有四月的风。我可以什么都不想,选一块山石坐下来,像一小片阳光,一小阵风,带来春暖,与花开,带来人间看得见的小小幸福。……一生就是这样,天气说暖,就暖了,花说开就开了……”
这首诗同时也以诗舞组合的形式,在随后的“红枫诗会”上作为被吟咏,赢得了嘉宾和游人们的热烈掌声。看来诗歌虽是高雅艺术,其美感与人们却是息息相通。
慈溪诗人峻毅是此行女诗人中的“大姐”,可诗心丝毫不亚于小诗妹们,她的《四明山自述》竟长达四百六十余行,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从大范畴“自述”四窗岩、狮子山、森林公园、鹁鸪岩、仰天湖……“我曾名余山,安居浙东,四望皆明,似幻是幻,似梦亦梦……”七八千字洋洋洒洒,历数溪涧泉水、花草小鸟、奇石岩崖、四季变幻,可谓一诗集百景,文采织千秀。
现定居宁波的黑龙江满族诗人海冬青也被江南俊秀感染,诗作飘溢感性柔美,“云的遐思,风的呓语,天光日影悄然交换着彼此的气息。花朵支起湿漉漉的耳朵,倾听春天温润的呼吸……”
著名诗人江南梅,本名余昭昭,众多诗作在《星星》《诗林》《诗刊》《人民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出版散文集《今夜的月光》、诗集《江南梅萼》等。现供职于《现代金报》。这位祖籍湖南的湘妹子与吴山越水结下了深缘,她笔下的四明山“山青水碧,人静烟淡,如入桃源,亦似南山。”她写道:“学会远离声色,与晨岚暮露相依。即使冬天,也要学会看护住内心的苍翠。还有春天的语言春天的温度,我都要一一掌握,并学会把最完美的生命内核,留给一捧,洁净的甘泉。”
著名诗人荣荣,本名褚佩荣。祖籍余姚,现为《文学港》杂志主编。这位当今中国诗坛富有名望的诗人,曾获首届徐志摩诗歌节“青年诗人奖”、第五届华人青年诗人奖、“新世纪全国十佳女诗人”称号,诗集《像我的亲人》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8年凭诗集《看见》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委认为,“荣荣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她的诗落脚在小的生活入口处,通过对现象的穿越,写出了‘上升的蔚蓝’。”
“我老家在四明山的晓云。那是我祖辈生活的地方。我出生在宁波市区,虽然对那里不很熟悉,但每次去看八十多岁的姑妈,走在那块乡土上,总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次有幸重走四明山,四明山的秀,四明山的美,又有了更多的感受。”她对四明山川自然情怀深系,“现在我要写到红枫了,像一个不加掩饰的女人,她的浪漫引领你深入……山道弯弯,秋天的至美在这里,慢慢地打开,她宁静的灿烂惊醒了,一只香猫,两头聋猪,三个猴鹰和四五只野鸭。”坚韧的思索与柔软的诗性交织成独特的章法,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诗人们游历的山川秀色、名胜风景可谓数不胜数,都认为无论就地质地理、历史人文而言,还从山川秀色、诗情画意来看,四明山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气质、韵味。此外它集庐山之幽静绝美、莫干山之清凉绝胜、长白山之物华天宝于一身,更可谓博采众长。而浪漫唯美的红枫樱花,底蕴深厚的“唐诗之路”中心地带,200至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漂砾遗迹鹁鸪岩、石和尚、风动岩、牛鼻眼、天鼓等巨大岩石群,却是其他山川所不具备的无与伦比的巨大文化旅游资源。
文学是文化元素中最具重量的分子,诗歌则是文学载体中最具美感的艺术样式。当诗词艺术与山水文明结合,注定了山水因诗词而美丽,诗词因山水而永恒。中国自古就是山水诗词国度,纵观古今,山水景观多因诗词而闻名天下。
庐山因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闻名遐迩;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布全中国,对黄山发出这样的夸张赞美:“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岳阳楼名满天下皆因范促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哲理精深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绝美诗句,滕王阁由此名扬千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人引发对人生的深层思考,鹳雀楼因王之涣这一警句而名重一时。
近在咫尺的西湖因苏东坡的“欲把西子比西湖,淡当深抹总相宜”而家喻户晓;绍兴兰亭,有王羲之率谢安、孙绰等文人墨客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饮酒赋诗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兰亭由此成为书法圣地。
诗词涵养了唐诗之路,唐诗之路又丰沛了四明山。诗词与四明山有着不可割断的文化脉络。文化的彰显力量不在于一时一世,其反馈有时甚至显得有些缓慢。当年的李白们也许并不会想到,他们在经意或不经意间留下的诗篇,千百年后会被人们千万次地吟诵、传唱、赞美。四月的四明山,红枫嫣然樱花烂漫的季节,女诗人们留下的这些诗句,相信正是起到了这样也许迟缓、但终必令人信服的“传世”作用。
这个春天,热爱生命与自然的人们,请踏着诗歌的优美韵律,走向四明山,走向红枫、樱花,云雾、山岚,溪流、鸟鸣吧。“漫枝摇曳的红枫,梦寐般的樱花,终将洇没日子里的荒烟蔓草。青苔之下,红尘之上。你的步履终将踏上四月的花开季节,踏着李白、刘长卿、皮日休、贺知章们留下履印的唐诗之路,一路,捡拾他们不小心掉落的,长长短短的,枫叶落樱似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