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作家协会苏州采风暨长篇小说座谈会剪影

标签:
中国散文排行榜峻毅的博客长篇小说作家协会剪影苏州慈溪 |
分类: 日志★散笔 |
最近,我们慈溪作协新增了不少新鲜血液,尤其是长篇小说接连不断地出版,沈旭娜的《她在背影里》、张文勤《三北碧血魂》、赵艳红的《稻草》、吴珍艳的《温暖》,他们有写武侠小说的,有写战争年代的,有写反映当下打工族生活的,内容丰硕多样,真是可欣可喜。更为感动的是已年近古稀的张文勤老人,虽然文化底子薄,但凭着几十年来对写作的坚持与执着,在退休后写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三北碧血魂》,先不说小说质地厚薄和可读性如何,就这种精神足以让令我敬佩和敬重。而吴珍艳的《温暖》,无论从构思,无论从情节,无论对于人物刻画的某一细节,都能令人眼睛一亮,并能生产一种急于待读的心境……写作本身就是一件甘当寂寞并能坚持的事,写长篇小说更是不易,孙旭娜、赵艳红、张文勤、吴珍艳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凡的成绩中,还能孜孜不倦地坚持长篇创作,这种精神的本身就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研讨。
会议有两个议程,先是作者自述创作过程,再是与会者们互动交流,对相关作品对点剖析。参与研讨的几部新作我并没有细读文本,除了吴珍艳的《温暖》读得稍细些,别的只是粗粗地浏览了一下,自然也不可能随便地对点评述什么,信口胡扯不是我的习惯,更是有悖我的原则。但是,粗粗浏览后也非没有一点感慨。对于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能不能激活读者的阅读欲是很要重的,所以对于作者来说,在构思作品时不能不考虑作品的阅读对象群体,也就是说作者心里应该清楚作品的阅读群体定位,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目的;对于小说人物的画刻,不可忽视人物对话和时代背景,因为语言最能反映个性,其中的语境、语思、语感、语气等一旦错位,那么人物的个性也随之混乱不明;小说的另一个关键是情节叙述中需要有细节来吸引并扣住读者的阅读欲,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作品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社会效应,实现其文学价值……大家积极又热烈地谈了自己的个人观点,这对于我巿长篇小说的发展无疑具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会议的第二个议程,先是秘书长胡遐对2000年以后的小说作品在各级文学刊物上的发表做了一个回顾,再由副主席陈墨对部分小说作品作了评析……2000年以来,我巿小说的创作发表和出版实绩是可喜的,据有关统计,共出版小说及含有小说作品的文集共19部,其中长篇小说12部,科幻小说1部,与散文或诗歌综合的文集有6部,绝大部分作品是作者独自出版的,其中有一部是巿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会员作品集。
会议特别提到了《浙东》杂志对我们当地作者的扶持与帮助,对我巿小说创作的发展起到了肯定性的作用……
2008年10月25日清晨,慈溪作协的骨干作者们、作协领导和《浙东》志杂编辑等,利用双休日,起了个大早,大家都抱着对文学的一种执着和坚守走到了一起。
我们一行20多人在木渎采风,聆听相关介绍。
会上,对本巿2000年以后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