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情感空间中国散文排行峻毅的博客散文赏析文化漫谈随笔感悟鉴赏桑麻峻毅 |
分类: 读文★读人 |
读浩瀚正书,挥笔录人生(二)
——对于桑麻《心是苍青的岛屿》以及创作实践的解读
作者:峻毅
作家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桑麻的精神家园就是生他养他的村庄。三剑客里无论是王克楠的河坡老街,还是崔东汇的黄河古道,再是桑麻的那个地处在丘陵地带的村庄,都是三剑客各自的精神家园。因为那里有亲人,有他们喜欢的风景,风景里有各自的理想和希望,还有诗意——诗意是文学作品里最珍贵的东西。桑麻说过,“十八岁以前,我像许多同龄的乡下孩子一样,渴望来到城市,成为吃皇粮的人。那座不太遥远的城市陌生、神秘,对我充满诱惑。”当然村庄里还有贫穷和落后,物质生活也还贫困,这就是农村知识分子固执地往城市挤的根源,可往往是到了城市以后又觉得像水上的浮萍那样,因为没有根而感到失落。桑麻对自己在乡村生活回顾,“我学会了扶犁、使牲口、摇耧播种、放磙扬场。……我父亲鼓励我下地。他认为身上沾有泥土和草屑,才称得上合格的农民后代。”进城后的桑麻已经远离了乡村的劳动,也渐渐地与村子疏远了——“区别最终成了差别。我和父亲、家人之间,与村人、同学之间有了差别。我不想承认,又不想否认。差别不断加深。”对于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有内疚,又有不甘心,可是“我发现人们对我越来越客气,他们的客气和友好恰恰成为一座无形的屏障。我成了一个局外人。”这就是现实,因为他不在那个环境生活了,肯定要疏远那个环境,即使是内心是留恋的,但现实生活已经不得不承认无法近距离接触了,更是无条件融入在其中了。主观上再怎么努力,客观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惆怅——“作为故乡的孩子,我多么想依偎在它的怀抱,尽情享受它的爱抚和粗暴,但我清楚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桑麻逼真地表达了这一演变,让人读之可信,但又无可奈何。这也反映了桑麻的美学思想,那就是真实,真实,再真实。他文中叙述的是真实地发生在燕赵大地上的事情,是他亲自经历的。桑麻的现实主义散文取材于他对历史的真实记录,不管是发生在民间,还是在官场,都是即时的真实记录,没有夸大其词,更没有制造成份。正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才是逼真的。无论是文章的思想,还是素材,历史背景等,都是真实的,感情是真诚的,读来有一种很贴近很亲切的真实感。这就是桑麻写作历程中最亮最坚实的成果。
桑麻为什么对于乡村一往情深呢?时下在城市工作,并有了一定影响力的桑麻,不仅是因为他讨厌虚伪的城市文明,而更有因为他从小在村庄里长大,在农村这本大书里,他学会了勤劳和善良,学会了尊敬别人(当然也被别人尊重),学会了用实实在在的本事说话。《青核桃之味》一文,让我了解了他是怎样在乡村成长的,更理解他为什么会如此挚爱村庄了。《青核桃之味》的叙述,选择的是舒缓叙述,那种叙述的舒缓进程与节奏相当到位,一个动作连着一个动作,一个事件连着一个事件,很耐人寻味。比如《青核桃之味》一文开头就遇到了队长要分菜的事。他回到了家,告诉了家人,再去喊人,接着就是去排队。“我排在前面。蔬果在过秤分掉前,先来者可以酣畅淋漓地白嚼一番。茄子就小葱的味道美不可言。”又一个星期天,队里分西红柿了,可是“我问队长,啥时分核桃?”可能核桃是敏感的话题,“核桃,他顿了一下,我们什么时候分过核桃?”没想到队长是这样回答的。后来,他和妹妹偷摘了半篮核桃,回家以后,父亲着急了——“父亲的恼怒一下子被点燃了。他怒不可遏,挥掌打在我脸上。”就这样环环相扣的叙述里,并没有刻意写父亲的伟大形象,而是通过父亲的动作来表达一个男人的磊落的品质。巴掌虽然打在脸上,却让他懂得了做人应有的尊严。父亲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成了他的一面旗。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色调。桑麻的笔下,对于爱情的诠释没有浪漫,没有抽象,而是像下午的茶香那样醇厚绵长。如他写的《停在我生命里的那场雨》,写的是妻子的怀孕和生产,他笔下的夫妻恩爱,没有风花秋月的浪漫,有的是生活中的互相关心和爱护,遇有困难时的同舟共济。《停在我生命里的那场雨》我最早在散文中国论坛读到的,感触很深。又重读两遍,越发感动。文章开始时的细节,是他预感到家里似乎有事情,“回家念头已定,谁也说服不了我。”就一个人在月色中骑车回家,结果发现妻子中了煤气,赶快抢救!桑麻这一开头的细节,我很熟悉,曾多次发生过我与我爱人之间,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担忧不安,十有八九总会有事。很难解释的现象,却真有存在,真似心灵相通。所以读着这个细节,特感真切。再就是妻子生育“她脸色苍白,一额虚汗,疲乏而虚弱地躺着,身边多了一个黑发鬈曲、小脸红红的婴儿。”人生中多么美好的瞬间啊!长久地记忆在他的脑海里。一切是幸福的,原本就应是幸福的,而桑麻却把这种幸福的获得归结为那场春雨“如果那场春雨不停的话,我将无法回家。”由此可见桑麻之性情。
桑麻不仅是写亲人是这样,写社会的人,即使是一面之交,他也是投入了认真,比如在《永远温着的一壶茶》中是对于一个宾馆服务员的描写。在省会开会之余暇,“一个小地方留住了我的脚步。一爿茶档——天福居茶档。它那么清静而幽雅!”显然他对于幽雅是敏感的,后来在这里赏茶,卖茶的姑娘说“水开了,姑娘让我们喝了茶再走,不巧的是,关门的铃声响了。我们不无遗憾。她送我们到门外。什么时候到石家庄了,来这里坐坐,她诚恳地说,我欠你们一壶茶呢!”事情过去了,姑娘把电话打到单位,还是那句话“来石家庄时过来坐坐,我欠着你一壶茶呢!”桑麻没有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被人记住了,他认为就是对于人的尊重,人被尊重了,自然反过来要再去尊重他人。在桑麻的作品,到处都是这样的人际关系和谐节奏,他呼唤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诚信,这不是政治家的说教,而是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于他的平和的世界观。对于这一点,我本人就有深切地体会。在当下社会,不用我说都清楚,人与人之间,多半的结果是伤心,可与桑麻他们三剑客交往很踏实,从没有听过这个说那个,那个说这样,让人感到特别宁静,特别的安然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