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天的穿过(杨永康)

(2007-09-08 13:00:31)
标签:

随笔感悟

峻毅的博客

新散文

左岸

散文评论

艺术欣赏

峻毅

杨永康

乔伊斯

尤利西斯

分类: 阅读★杂记

秋天的穿过(杨永康)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6a8ed01000brw.html

 

【峻毅赏析】《秋天的穿过》一文,老实说,读第一遍时,我真是一头雾水。再读,当我稍有第一感觉时,觉得那是老康对于读《尤利西斯》后的感慨之作,也就是读后感。不同之处老康的读后感是一篇完全写意的文字。《秋天的穿过》这个题就是意象立题。秋天是个季节,他选用了一个季节名“秋天”来为动态的“穿过”作定语,而非用动态“穿过”来作为秋天的定语,一下就打破了常规修辞。

秋天能穿过什么?如何把秋天调成为是有动感冲力的文字?如何扣住读者的阅读欲望?

文章开篇“女人是丑陋的,女人是无耻的。这没有什么新鲜的,在男人眼中她美丽,她妩媚,她贪婪。死亡,毁灭,黑暗,虚无,欺骗,诡计,圈套,假面具,每一样都于她们脱不了干系,想一想多么令人沮丧。乔伊斯‘不同’。”老康设了这样一个巧妙的双重悬。一是让人觉得作者为什么这样恨女人,他下面要写的肯定是女人不可脱干系的故事。二是“乔伊斯”为什么让作家另眼。这样就足以让读者有了阅读感,扣住了读者的心。

要证明女人是丑陋的,女人是无耻的,只需嗅嗅簇新而干净的床单上留下的痕迹’与‘气味’就行。”再次把悬念扩大加深,大家都想知道写作者为什么会把人生中最美好、最令人激动的事,来当作证明女人的丑陋与无耻呢。

接着展开的是“永康散文”的杨氏特殊亮点——独特的多层现场在场。他开始调用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造制场景。这是怎么的一个场景?写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精力来制造这样的精神场景?“五彩缤纷的饰柱、五月柱。‘十万个欢迎’和‘以色列王多么美好’。都柏林近卫步兵连队、苏格兰边防近卫军、卡梅伦高原连队以及威尔士步兵连队的士兵们,以立正的姿势排列着……队伍的头排出现了,领先的是身穿棋盘花样袍子的市政典礼官约翰,霍华德·巴涅尔,阿斯隆地方选出来的议员兼阿尔斯特纹章院院长……四名司号步兵吹信号。卫兵们答以欢迎的号角。狂热的兴奋。空气里弥漫着一片馨香气息。在围观的人丛中跑来跑去……‘每个人都自认为自己是头一个,最后一个,唯一的和无与伦比的,笑哈哈的开怀大唱着:噢可怜的小东西,你的脚那么黄,蹿动如蛇身宽胖,该死的野蛮人,竟把内莉弗莱厄蒂的爱鸭屠宰。’其实在那源于无限,又无限的重复下去的一连串当中,他既不是头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既不是惟一的,也不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怎么的一个场景?调用独白直述的精神现场,除了制造在场和点缀细节外,他是意在注重把自己的思想深藏在里面不直接暴露。这一节的独白叙述写意竟用了1000多字,而且几乎是引用了乔伊斯的原话,此时仿佛看到了一个“乔伊斯的代言人”在激浊扬清地演讲《尤利西斯》。这是我以前读过的“永康散文”中倒是没有过的。

证明男人也是丑陋的,男人也是无耻的。一封信,一封匿名信就行。一朵花,一朵马铃薯花就行。一张照片,一张淫秽的照片就行。”老康直截了当地写了能证明男人丑陋与无耻,真够经典——因为这更能说明男人之丑陋,男人之无耻已经不用更多的语言,更多的实体来说明了,随之说一样很随便很平常的事,都存在男人丑陋无耻的成份,这是对男人最有力嘲笑讽刺……

 

读老康的每篇作品都能带给我不同的阅读快感。但读着《秋天的穿过》,感觉要比老康的其它作品要费力,其中原因惟我自己明白,除了我阅读时不够宁静(讨厌的肾结石又在隐隐约约地折腾人。最近好像与我有什么过不去似的,总找我闹别扭了),那就是因为我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始终没有读透的缘故。这部被誉为意识流小说,堪称文学一绝的《尤利西斯对于我来说,乔伊斯一反传统的写作路子,使用极为怪僻的手法,展现发生在都柏林一天十八小时中的种种事情,每一小时写一章,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的性心理,整章只有前后两个标点符号……这岂只是不熟啊,简直是大眼瞪小眼不敢眨眨眼地陌生,更别说是有没有找到阅读的感觉了,根本就无法接近作品,怎么也没有读到其可支撑作品的奠基成份,自然是与我企图读透无缘。虽然《尤利西斯在西方曾两上法庭,解禁后其影响更大。

老康看到现时很多写作者存有追求善于能为读者提供一种美丽的甚至于是完美的文学范式,大有达不到美丽和完美不罢休的世态。这与他心里对于文学的理解和态度正呈反之,他始终认为这样追求完美是最不切文学需要自然真诚这一实际,文学中最没有用的就是这样刻意制造的所谓美丽和完美,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实质造成的直接恶果是美丽满纸,完美满纸,谎言满纸。他一直努力探索——文字一讲理就面目可憎,就破坏了放开的无限的可能性。这可能就是他能接受并欣赏乔伊斯的《尤其西斯》缘由了。

“‘女人是丑陋的女人是无耻的,因为男人是丑陋的男人是无耻的。男人是丑陋的无耻的不是因为男人的身体是丑陋的是无耻的,而是因为男人的灵魂是丑陋的无耻的。因为灵魂本身是丑陋的无耻的。’很难说这就是乔伊斯的本意。也很难说嘲弄‘男女做爱,就是瓶塞与瓶子罢了’,嘲弄布卢姆,嘲弄基督就是乔伊斯的本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那个受尽嘲弄的布卢姆让我们想到了自己。‘接着嘲弄吧,认识自己。’‘每一个人一生都是许多时日,一天接一天。我们从自我内部穿行,遇见强盗,鬼魂,巨人,老者,小伙子,妻子,遗孀,恋爱中的弟兄们,然而我们遇见的总是我们自己。’让布卢姆与我们自己一起,让基督与我们一起受尽屈辱,这就是乔伊斯的本意。”这虽然是老康对乔伊斯的解读之语,其实这又何不是老康借了乔伊斯之口说出了他自己的本意呢?

我想,文字的自然美丽是干脱不了写作者发自内心的真诚,这本身就需要一种资质能力,需要一种心态,需要有一种穿越文学的内涵沉积——那就是“穿过”。作为写字人,一个实实在在,真正想踏实写字作文的人,要提醒自己具备有穿过秋风的看似萧瑟其实丰盈的心态能力,要告戒自己具备有穿过秋雨的看似柔弱其实坚韧的意志能力,这就是老康想要“穿过”吧!

总之,在老康的《秋天的穿过》结尾中——理解是费周折的,甚至是让人感到屈辱才最好。这本身需要穿过.穿过格蒂,穿过布卢姆,穿过瓶塞与瓶子,穿过嘲弄。穿过才能避免无言的沉思,暂时的遮蔽,日渐的自卑,焦心的嫌恶。穿过才能避免屈辱。穿过才能靠拢,和秋天靠拢。”让我感觉到了老康的秋天在他读了《尤利西斯》后,乔伊斯已经给了他一个明净爽朗的秋天了。而正是为了能拥有这样一个秋天,他确确实实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自我穿越——穿过!他是从乔伊斯的《尤其西斯》小说中看到了那些丑陋无耻——类似格蒂麦克道维尔的女人;看清了丑陋无耻——类似布卢姆的男人;斯蒂芬说的话“我们遇见的总是我们自己”让老康心灵得以自我冲淡刷洗,从内到外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我试图跟着老康的《秋天的穿过》拢紧这个秋天。虽然我已经处于在秋天之中,但我认为,我想贴紧的秋天,不只是因为秋天的存在,而是老康所赋予的那个有意义而明朗洁净的秋天。一个作家,能经历这样的“穿过”,那是一种精神潜力所在,真的是难能可贵的!这是我欣赏《秋天的穿过》之关键所在。

 

我没有读透《尤利西斯》,自然不可能有更深更透的解读和评论以这部小说背景作为精神场景的《秋天的穿过》,所以我目前的欣赏分析只是肤浅的感觉。我相信,等我读透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之后再读老康的《秋天的穿过》,一定能挖掘出隐藏在那些表面叙述中可以直穿文字的灵魂。 

 

(2007-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