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峻毅博客苏州寒山寺佛教文化漫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苏州我没有少去,可总是来去匆匆,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她是扬名海外的园林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倒是对位于苏州城西十里枫桥镇,始建梁代天监年间,初名为“妙利普明塔院”的寒山寺却一直让本身就重情于佛与寺院之心的我所向往,苦于没有充足的时空。
“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据相传而知,寒山寺之所以称为“寒山”,是因唐代诗僧寒山子曾在此修行,寒山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神秘、最奇特的人物之一:是隐士、疯汉、道士、诗人,也是高僧,他是唐贞观年间人士,姓名和籍贯均不考实,因他在天台始兴县的寒岩,自不露本家,即以寒山为名,以寒岩为安身立命之代表。古今和尚僧人的诗篇,要算寒山为首。寒山诗的风格,直追陶公渊明,他那睥睨千古的白话诗,多以山林幽隐之兴,或以讥讽时态,敬励流俗。由于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途经,夜泊枫桥,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从此,以诗传寺,以寺名诗,寒山寺便渐渐蜚声海内外,寒山寺的钟声也随之传播得越来越远越神……每每想起,心里自然会洋溢出唐朝诗人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情怀。虽然我不是诗人,却常常让其诗情吸引,令我陶醉在这份意境里,又何去在意那神情孤傲,无谓表情是否冷寂或僵硬的张继呢。嘿嘿,他只是塑像而已嘛!而他的这首诗,却能让几百年之后的人们为此而感动生情,这足以证明好文字的内在魅力有多么的强大而坚实,影响力度不仅不减当年,还年年递增。作为一个写字人,能有这样的文字留世人间,还有什么能与此相比令人敬慕的呢。
本因天气炎热而使我忧燥不安,而当我跨进了寒山寺,敬跪在佛像前做尊拜准备的时候,尽管依然是汗流浃背,汗珠子刺得我眼睛生痛不易睁开,但我的心在闻到檀香味的那一瞬间,就宁静了许多,继而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灵正在接受净化,不存杂念,很宁静,很空旷、很洁净……寒山寺不大,既没有普陀山那样寺院丛林生辉,也没有杭州灵隐寺那样雄伟。但作为中国历史上曾是十大名寺之一的寒山寺,确实与众不同的不只是佛像雕塑别具一格,寺内古迹甚多,更有其碑刻艺术也是闻名天下,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唐伯虎、康有为、岳飞、董其昌等文人武将的诗碑,其中晚清俞樾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近年寒山寺重建普明塔院,仿唐宝塔结束了寒山寺600余年无塔的历史。我们挽着手,倚楼阁扶栏,凝望那超高于塔顶的苍松翠柏,其气势可称磅礴,似有参天气魄,又似热忱待客的主人,正伸展着双臂欢迎各路游客;再聆听挂在塔角上的风铃,正随风舞蹈歌唱,轻轻地,却是那样清脆而不失坚实地在暮色中唱晚,令人心驰神往……
这回能如愿进寒山寺烧香点烛敬拜,能有缘与情趣相投,信仰同一的闺中知己相伴同登寒山寺塔,心已无憾。身于塔楼,处处可见小桥流水的雅致画韵,眼前尽是画中有画的典故绝版,这里的草草木木似乎都有灵性,就连松树和风铃也是这么充满诗情画意,也难怪会熏陶出那样一位即使曾很落魄,却依旧那样才不逊色的大诗人张继!屡试不中的张继,因此诗而一夜成名,谁也说不清是寒山寺给了张无限的灵感?还是张继与寒山寺早就有缘,有缘无需早晚,终究造就了这么一个伟大的诗人无疑。信佛人首先信一个“缘”字,有缘者终究能走近,无缘者虽近也离心。
“当……当……当……”钟声,当然是寒山寺的钟声,由近传远,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钟,“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成为苏州人常挂于嘴边,记于心里的精神之一。我和好友同时突发有想敲响这座神钟之意,好在这已不再算什么难事,五元钱一张门票,即可以登上钟楼,如我夙愿。我先是轻轻抚摸一下传说中的神钟,闭上眼睛,沉淀神情,清除杂念,锁紧了全身气穴,终于憋足了所有之力,庄重地敲击出“当……当……当……”三下,一下比一下更有力,更稳重,更有力传之声。
愿寒山寺的钟声还我三个夙愿——一是令我好人相逢,小人远离;二是令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能平安健康快乐,愿我的亲朋好友和师长们不再受病魔困扰;三是令我心中的爱心之光能随之我的生命闪亮……
图片摄影:峻毅摄于2007·年夏
相关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