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历史
——解读王开《瓦屋下的皇族》
峻毅
解读王开是容易的,因为她的爽朗,因为她的爱憎分明,因为她与我有差不多耿直的个性;解读王开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她一旦进入了散文创作状态,她的思路放的很开,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她写的很投入,她的投入是全身心的本真投入,没有一点私欲在内,“投入出文学”,她是把自己的和东北的一个曾经强悍的民族融合,在苍茫的黑土地上,她一个人唱着孤独而悠远的歌,这个歌者就是王开。
无庸置疑,如今的年代已经进入工业和后工业年代,同时也是享乐主义盛行的年代,那种发自血液里的英雄主义激情渐渐疏远衰落了。而在散文领域里,甜腻的东西正在风行一时,已经在报刊上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弥漫着靡靡之音,而王开粗犷的写作正是一种对于这种现象的反动!可以肯定地说,王开的写作是扎根大地的实力写作,是有血性、有良知的写作,在这个普遍“疲软的年代”(一个评论家语),这样的血性尤其显得珍贵。
我读过王开不少写战争的散文,一个民族“进步”的历程注定要经历战争,那是一个男人的世界,是用血舔着刀刃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残酷是一般的读者很难进去的,而王开却进去了,进去的很自然,游刃有余。因为她进去的时候,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性别是一个小女子,她只是一个为“历史痕迹负责”的人,她不容许自己的笔在祖先曾经流血流汗的地方,轻轻地滑流过去,坚定地要留点什么,那就是用文字砌垒成一个肃静的小屋,再把祖先们沸腾的灵魂请进去,她的姿态很虔诚的,她就这样诚朴地做了,一篇篇描写满族先辈创业和征战的散文,就这样谱写出来了,用汉字发表在刊物上,或者是互联网上,令先人的灵魂感到慰籍,让后辈后得以牢记。
读《瓦屋下的皇族》,我觉得王开此篇的写作与她过去的写作路数略有不同,虽然还是写满族的散文,而且写的是皇族的一个分支,但不难看出她这一次是静态的描写,是以静而动的叙述。在她的文中,先是烘托了一番气氛,然后由远而近出现了“迎面的三间瓦屋,从地面到屋檐的高度,刚好超过头顶五寸左右。”接着是进入了房间,发现“我迈进屋里的第一脚,有一种塌陷的感觉——屋里地面比外头要低。紧接着,是浓重的黄泥味道。多年的烟熏火燎,坚硬的黄泥沾染油腻,颜色发黑。长长的灰吊子悬在空中,随着气流不规则摆动。”她这番叙述是灵动的叙述,把在场性和作者在场的心理感觉融合到了一起。萨尔浒——一个民族的发祥地,一个民族像图腾一般地热爱着她,保护着她,在他们飞黄腾达占领北京时候爱护她,在衰落以后还是爱戴着她——这正是一个民族内在的血性繁衍。在王开的笔下,记录了这样一群满族人,平凡的满族人:“这一班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放弃繁华,离开北京,走山海关、锦州、辽阳、沈阳、萨尔浒,千里迢迢,一路辛苦回到这里,守护青山绿水环抱的永陵。”
我不知别人是怎么解读历史的,但我知道王开是用她自己的笔来解读历史,但她并不是说教式的解读,而是在语感的自然节奏中,自然地把对于历史的理解叙述出来,比如“这好像是一个悖论——恰恰是贫穷,才让我们守住了珍贵的西。”“桌子上有两只青瓷花瓶,一只精巧的钟,女主人说,都是祖传的器物。钟还在滴滴嗒嗒走,从雕梁画栋的宫廷走到民间,从清朝走到现在。它敲响过欢腾盛世的大音,也吟唱过衰败不可阻挡的哀鸣。它还要走下去——把活着的人走老,催生新的生命,新的事物。”还有烘托氛围的细节随处可见:“金色的龙须,龙鳞,强健的爪子,扭曲的身体,张开的嘴巴里含着的火珠,在涡卷的云中时隐时现。那种飘逸的动感,似乎一挥手,它们就将飞腾起来——虚构的生命,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利,当封建王朝的建制毁灭,圣物仅剩下一幅幅精美绝伦的造型。”
再怎么多读王开的作品,王开的散文语言特点还是很难用固定的词语来概括,因为她的语言十分有弹性,有的时候天马行空,非常粗砺;有的时候却小桥流水,显得十分精致。在这个《瓦屋下的皇族》里,显现了在多年写作以后难得的语言高度,使它在整体的表达上达到了“清澈”的标准。一个散文家面对自然,面对历史,能够做到十分清澈地表达是非常难的,这是要经过不寻常的历练,我不知道王开是怎样修炼的,她的这个散文虽然是缅怀历史,但是语言已经十分清澈,比如结尾那一段:“很多天后,我翻检杂乱的物品,再次蓦然看到相片上的檐瓦,瓦楞的枯草,窗棂,挂窗子的狍子骨……爱新觉罗家那株秋天的梨树,掉光树叶的枝桠高高伸向空中……我下意识地朝外望望,蓝天高远,万里无云,只有阳光,照在我司空见惯了的大地和万物之上。”读到这里,我心里潸然泪下,虽然自己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那小小的石还时不时的捣蛋,制造隐痛折腾人,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为开开写点什么,就算是做姐姐的对于她的继续成长而由衷祝福吧,也作为对于散文中国这个园地的祝福。
王开的《瓦屋下的皇族》原文:http://cq.netsh.com/eden/bbs/755156/html/tree_21798599.html
相关更多的评http://cq.netsh.com/eden/oldbbs/755156/html/tree_2184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