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三时许,我们从法雨寺出来,按计划下一个景点是佛顶山上的慧济寺。由法雨寺到慧济寺需经香云路,全程有石级1088层,约二华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慧济寺住持文正,东监院庆禅募资砌石而成,路旁又设铁栏杆。我们因时间紧张加之体力不逮,没有循香云路步行上山,而是坐车到普陀山岛北端的索道站,乘缆车上山。
索道下站位于正在兴建的号称是普陀山第四大寺的宝陀讲寺附近。宝陀讲寺选址庐干庵旧址,1999年11月6日奠基兴建,建筑规模与普济寺相近。其中轴线主体建筑为牌楼、钟鼓楼、天王殿、大圆通殿、大讲堂、大宝阁楼等,多采用北方明清宫廷式建筑风格;东西两侧建筑为方丈院、库房、戒坛殿等,则采用南方古建筑风格。
索道上站设在佛顶山,全程行驶约八分钟。坐在安全舒适的吊厢内,可以鸟瞰普陀山北端的风光,饱览佛国秀色。我们看到了正在兴建的宝陀讲寺的全貌,以及高耸的万佛宝塔。万佛宝塔占地30亩,塔总高70米,共13层,采用八角楼阁重檐式,内供1万尊观音菩萨法身。遗憾的是该塔尚未对外开放。
慧济寺位於佛顶山右上方,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最早时仅有石亭,明朝僧人慧圆始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1783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与普济、法雨共称“普陀山三大禅寺”。
慧济寺占地面积20馀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布局不规则,颇具江南园林特色。该寺山门简朴,上书“慧济禅寺”。天王殿与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系硬山建筑。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边侍立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十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後两侧供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像。
佛顶山是普陀山岛上的最高峰,海拔292米。站在佛顶山上,晴天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遇山雨欲来,则白雾围绕山腰,渐至混蒙,云扶石都如青帆一片,出没云涛,充满诗意。历来有“不上佛顶,等於未到普陀”之说。华顶还可看到罕见的海市蜃楼和佛光。
那天山上细雨蒙蒙,像雨又像雾,天色阴沉,能见度极低,加之气温又低,游览了整整一天的我们感到十分疲惫,所以在山上只停留了十来分钟就坐上缆车下山了。游佛顶山景区就这样匆匆结束,唯一的亮点还是坐缆车从空中鸟瞰,因游人稀少,定员六人的吊厢只坐我们两人,可以方便地观景和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