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
(2022-07-01 09:17:07)分类: 世事点评 |
早几天,上海人社局公布了本年度最低生活标准等几个关系到底层民生的数据,比上年度略有增加,在情理之中。昨天又扔下了第二只“靴子”——最低工资标准,令人咂舌的是,2590元,维持去年的标准不变!官方的解释是由于疫情的缘故,拖累了经济发展。
人社局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今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去年的全市工资水平设定的,去年上海的疫情控制得比较好,经济形势还是不错的,官方公布的全市GDP达到了4.3万亿人民币。比2020年增加了8.1%!疫情爆发是在今年,要说影响,那是明年的事了。
这些年来。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年都会有所增加,100多元,虽不多。但从未“缺席”,让一些底层的打工者每年都能加上“三五斗”,不多总比没有好。尤其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物价像登上了电梯,蹭蹭往上窜,谁知工资反而不动了。
何以会发生这样的怪事?
这要与人社局的一项举措有关。
六月一日,上海解封第一天,人社局就要求各单位尽快申报上年度的工资年报,这是制定本年度全市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的依据。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年报与公积金挂上了钩,规定社保缴纳和公积金缴纳将采用同一工资基数。
社保和公积金的收缴分属两个不同的渠道、不同的系统,历来是你收你的,我收我的,互不干扰。
长期以来,除了少数大型国企和外企会足额按工资缴纳公积金,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都会对社保和公积金上报两个标准。比如有的职工社保缴费基数是6000元,公积金缴纳基数只有2480元,无论是公积金中心,或是企业和个人,大家都心照不宣,相安无事。
人社局的新举措,打破了原来的平衡,一时让很多企业无所措手足,疫情下的经济形势不乐观,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如果再大幅度提高公积金的缴纳,无疑是自寻死路。要想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拉低年报的工资水平。
那天在区社保中心,有好几个单位在电脑上办理申报,听得他们窃窃私语:“按最低报”。据我了解,有些单位上报的工资年报不仅低于2020年,甚至低于2019年!
显然,年报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上海地区的实际工资水平了,不知人社局看到这些年报是什么感觉,只能借着疫情为幌子,一错到底。
受此影响,最终吃亏的除了拿着最低工资的打工者,还有就是今年退休的人员。与人社局的那些精英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