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都是小麦兜

(2007-07-02 10:41:29)
 我们都是小麦兜
    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笔下的麦兜实在是太普通不过,普通到他没有一点超出常人的地方。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生活拮据,自己又智商平平。从小他就是草根阶层出身,他也幻想自己的命运有所转机,生活能过得更精彩。平凡有平凡的快乐,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梦,这样的梦和快乐你我都曾有过。相信漫画的作者和本片的导演,也曾有过这样的梦想和快乐,否则故事怎会如此生动。

  麦兜的梦想很多,其中得奥运会金牌和去马尔代夫旅游是他最大的梦想了。想做奥运冠军是受了香港帆船运动员李丽珊获得奥运金牌的感召,为此他还亲赴长洲拜师学习帆船技术,结果却学会了失传多年的“抢包山”,这一乡土特种运动的过时绝技,完全不合时宜。想去马尔代夫旅游,妈妈却只能带他去香港附近山头一游。但尽管这样,麦兜仍旧觉得很快乐。看着银幕上的麦兜特制圣诞火鸡吃了半年,看着他从平凡中得来的快乐,看着他长大工作后和现时的许多人一样成了负资产者,观众所感受到的并非是笑,更多的是感动和感叹。

  编导们用动画为香港的草根阶层所谱写的这支歌,虽然可能旋律上不够优美,但却与他们的心曲是如此的合拍。这个阶层里的人,每个人几乎都可以从麦兜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或是自己现在的写照。能够深入人心的歌曲,应该是最成功的曲子了。
 
   孩子们喜欢这部电影是意料中的事,因为这只可爱的小猪原本就是为他们而创作。麦兜在“春田花花幼儿园”里的故事,多数的朋友都很熟悉。麦兜的学习、游戏、梦想,是每个孩子成长时都要经历的,或许是刚刚在学校里或是放学的路上他们还做着麦兜同样的梦呢。麦兜长大工作的故事,对于尚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可能给他们这样的启发显得有些超前。相信这只是创作者的无心之过,因为他们想影片能适合所有年龄层观众的口味。因此,不得不将成人的辛酸故事也搬上了银幕。年龄稍大一点孩子,他们可能会隐约体会其中的感人之处,而刚刚走上社会并立即遭受到和麦兜同样打击的大孩子,一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麦兜的原形。很多小观众说影片的中部比较沉闷,这也正是年龄和社会阅历不同的人对麦兜故事的不同感受,长大了的麦兜与小朋友产生了距离感是必然的,他们觉得沉闷也是正常的,因为长大后的麦兜好像已经不是他们的朋友,而是我们这些正在社会中成长的年轻人的朋友了。

  麦兜儿时的故事,成人只能以回味和感慨来抒发心情。幼儿园和学校里的故事早就远去了,回味这段当年的快乐时光,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说不尽的感慨。感慨年光易逝,感慨美妙好景不在,感慨长大成人后的艰辛。麦兜儿时故事给成人带来的只有回忆和喟叹,麦兜变成负资产人士的故事,可谓一下切中草根族的命脉。在大公司裁员、小公司倒闭,资产缩水的状况之下,负资产成为经济社会中一个常用的词语。而负资产的人士当中以草根阶层的人数居多,只有这些日日奔忙,不断承受压力在供房、供车的人,才最无承受经济波动的能力,最有机会成为负资产的人。与其说麦兜是某一个草民的化身,还不如说是草根阶层的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就是自己。加之创作者们在影片使用的都是香港的真实地名,地道的香港街景,更让观众感受到这一完全虚构的卡通人物故事的真切。由此产生的认可,也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寄托同感的知己。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寻求爱情的时候,如果爱是基于彼此命运的感同身受,也算是大爱一种了。
我们都是小麦兜
我们都是小麦兜
我们都是小麦兜
我们都是小麦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