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感通寺古茶---大理茶文化的发源地

(2011-05-25 20:21:38)
标签:

转载

分类: 普洱茶和古茶山
下次有空一起去寺内细品

[转载]感通寺古茶---大理茶文化的发源地
    大理目前现存最古老的茶树是在感通寺内的两棵古茶树,据考证一棵500多年,另一棵300多年。

[转载]感通寺古茶---大理茶文化的发源地  

        自古名寺出名茶  。大理的感通寺(始建于南诏)的“感通茶  ”就是最初产于寺院中,并与寺院禅道相得益彰的名茶。

    感通茶因产于感通寺而出名,是云南享誉较早的地方名茶。明代冯时可在《滇行纪略》中记载:“感通寺茶不下天池(江苏)伏龙(绍兴) 。 特此中人不善焙制尔。”《明一统志   》称:“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万历年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茶,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也不廉”的记述。明代李元阳在《大理府志》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江苏宜兴),藏之年久,味愈胜也”。当时的感通寺不仅对茶叶的栽培、焙制有独特的技术,而且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里设有茶堂,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寺院还专设茶头专事烧水煮茶,现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惠施茶水,称作寺院茶,以供佛待客自奉。

    明万历年间,李元阳邀云南巡按刘维同游感通寺,寺僧以感通茶相待。李元阳、刘维与感通寺印光法师参悟禅茶 ,刘维还授予印光法师煮茶新法,同样的茶,用寒泉的水烹煮,茶味甚佳。李元阳在感通寺寒泉旁修建了寒泉亭,刘维还写了一篇《感通寺寒泉亭记》:“点苍山末有荡山,荡山之中曰感通寺,寺旁有泉清冽可饮。泉之旁树茶,计其初植时不下百年之物。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泉即有此茶。采茶汲泉烹啜之数百年矣,而茶法卒未谙焉。相传茶水并煎水熟则浑,而茶味已失。遂于众友,躬谙泉所并嘱印光取水,发火,拈茶如法烹饪而饮之。水之清冽虽热不解其初,而茶之味则馥馥袭人,有隽永之余趣矣。”刘维《感通茶与僧话旧》有诗云:“竹房潇洒白去边,僧话留连茗熏煎。海山久思惟有梦,心中长住不知年。”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于1639年的农历三月十四游感通寺后,在《滇游日记》中这样记载:“中庭院外,乔松修竹,兼作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生树者。茶味颇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 

     

        自古名寺出名茶  。大理的感通寺(始建于南诏)的“感通茶  ”就是最初产于寺院中,并与寺院禅道相得益彰的名茶。

     [转载]感通寺古茶---大理茶文化的发源地

      

[转载]感通寺古茶---大理茶文化的发源地

                                            龙女花

    在刘维所做的《感通寺寒泉亭记》中 刘维传授印光法师煮茶新法,是大理乃至云南最早的关于茶艺的记载。大理地区文化比较发达,古代的文人墨客的诗词赞颂,好多都与茶有关。感通寺这座千年古寺,授予大理茶文化的发源地就当之无愧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