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创)藏区煮茶,风月无边

标签:
转载 |
分类: 普洱茶和古茶山 |
茶是藏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为,藏族地处高寒,缺氧,干燥的青藏高原,一日三餐以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菜。饮食结构中迫切需要补充维生素。茶叶中富含维生素,单宁酸,茶碱等对人体有用的营养成分,正好补充这种饮食的不足, “以食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对于常年以肉食为主的藏族来说,饮茶解腻去油,又能使人处于一种快意舒畅的精神状态。加上茶的医疗作用。所以,对于藏人来说,茶的确是“天界享用的甘露,偶尔滴落人间”。
藏人饮茶和内地的冲泡方式不同,常采取熬煮的方式。煮茶时,先将锅内盛上水,投入适量茶叶,用猛火煮开,再用小火慢慢熬煮,煮茶讲究火候,以茶叶呈深褐色,入口涩而不苦为好。牧民喜欢喝浓一点的,农区和城镇的则喜欢喝淡一些的。熬茶时需要放入适量的盐作调味用。这种方式熬煮出来的茶叫清茶,是藏区饮茶最为普遍的方式。
将牛奶或羊奶掺入清茶既为奶茶。具体方式是清茶熬好后,舀鲜奶适量倒入茶锅中,并加搅拌,使茶和奶融合均匀。这种奶茶奶香浓郁,味鲜带甜,牧区和农区的人们都喜欢喝。
此外,在藏族人民中间,最为讲究的茶不是我们通常热烈追捧的‘乌龙茶’,也不是工夫见长的‘正山红茶’,更不是色香味并重的绿茶,而是独具特色的‘酥油茶’。
先把熬煮好的清茶倒入一个专用的茶桶中(藏名叫‘酷摩’),加入酥油,盐,鸡蛋和核桃仁等,然后用一个底部有带孔园盘的搅拌棒(藏名叫‘加罗’)在其中上下抽压,直到油茶充分融合,就可饮用。我曾在川北的理塘喝过正宗的藏族酥油茶,其入口酥润,满口盈香。进入藏区的人必须首先饮用此茶,据说能抵抗高山反应,防止嘴唇干裂,保护体力增加热量。
此外,在康区,还流行一种‘茶卤(母茶)’的做法,因为藏区喝的饼茶或砖茶,制作时“将茶一甑(2公斤左右)或数甑茶揉碎,内加白土(碱)及水,入巨釜炖之,殆水煮尽,然后将锅内茶膏晒干,贮于皮袋之中,饮时取茶一掬,入开水于罐中,略一摇晃,即成黑色之浓茶,加盐饮用。
我们品茶是生活的调剂,而藏人饮茶是生活必须。一般情况下,藏人无论贫富,“每天至少饮茶五到六次,没次人定数碗”。农闲的时候,人们围坐在火塘边,边喝茶边拉家常。而老年人则一边转动转经筒,喃喃地念着南无阿弥佗佛,一边悠闲地喝着茶。
放牧的藏人饮茶更是富于情趣,趁着牛羊吃草的时节,就近寻来三块石头,呈三角形地一摆,拎出随身携带的煮茶的小锅往上一架,便是一个煮茶的灶台。用羊皮风袋将干牛粪吹燃,便风月无边地煮起茶来。
藏族用茶分五等,最好的是砖茶,其次是金尖,金玉,金昌,最次是粗茶。都属于发酵类茶。入藏的砖茶中,绝大部分来自湖南的安化,这个有着400年年历史的黑茶生产县,是中国茶叶总公司独一无二的黑茶生产基地,担负着2万多吨的边茶生产任务。大部分输往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