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普洱茶的未来在于生态自然

(2010-05-23 16:59:05)
标签:

生茶

云南普洱茶

茶商

原生态

热带雨林

乐活

乐和家园

西双版纳

生态文明

分类: 普洱茶和古茶山

云南普洱茶的未来在于生态自然(文/白马非马)

本文将茶商王瑞作为一个案例,来揭示普洱茶行业一些深层问题,以期能折射普洱茶产业的未来。————题记

一、高端普洱生茶是中国普洱茶叶的希望所在

中国茶叶的希望在哪里?就在云南;云南茶叶的希望在哪里?就在高端普洱生茶。
    高速发展的中国,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时,也饱尝了工业化带来的透支环境等诸多恶果,许多产茶大省也未能幸免,生态被破坏,过度使用农药与化肥,使得中国的茶叶越来越不原生态,农残成为严峻的问题,出口日本与西欧频频亮出检验不合格的红灯,这严重影响了中国茶叶的声誉,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大规模透支了中国茶叶的未来。幸好,中国还有云南这样的一个欠发达地区,尤其在滇西南的茶叶主产区,还未经历过多少现代文明的洗礼,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的本来面目。云南茶叶从深山中走来,其特有的山野之气,给沉闷的都市人群带来一股清新的风,这就是云南茶叶的原生态价值所在,也是中国茶叶的未来希望所在。当然,云南的茶叶也并不都是原生态的,在追求产量和卖相的现代种植加工技术指导下,云南也拥有大量的台地茶,以及片面追求茶叶的色香味与外形,而忽视茶叶的内质生产加工出来的茶叶,这样的茶叶不能算原生态。在云南,高端普洱生茶无疑就是原生态茶叶的代表,这些生茶即便不是古树茶,也至少是严格按照生态农业标准生产出来的台地茶,因此在其身上寄托着云南茶叶的未来。
    好的产品离不开好的原料,去年雀巢公司跑到昆明来收购云南山泉,抛出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目前中国水业的竞争已经从渠道战、品牌战进入了资源战,也就是优质水源争夺战,水的质量决定市场的未来。以此观之,中国茶业,目前仍处于渠道战的阶段,行业的品牌企业还在艰难孕育之中,品牌战还没有出现,更遑论资源战了。但有远见的茶商会意识到,在渠道战中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往往会陷入残酷的价格战中,即便通过现代广告的宣传包装,一时抢占了一些市场份额,但时间久了,也会露馅,被消费者抛弃,这就是在普洱茶泡沫年代,一些不注重产品品质,片面强调宣传作用的知名企业,曾经喧嚣一时,而现在很难在茶叶市场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品质,超越了渠道战与品牌战的阶段,直接进入了控制优质原料资源的阶段,因为他们深信好的原料做出来的产品,本身会说话,就是最好的广告,不打渠道战而会拥有渠道,因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走路,不打品牌战而会拥有品牌,因为口碑就是最好的品牌。
    王瑞就是这样一个信奉好茶自己会说话、会走路的人,创建了昆明菁峰茶业公司,依照“为好茶之人做好茶”的理念,坚持给客户提供高端生茶。为保证产品的质量,王瑞只做云南普洱茶的一个代表——勐库茶,而且做的只是勐库古树茶的春茶与秋茶。为何舍弃台地茶与夏茶不用,王瑞的说法是,我只做精品,有多少优质的原料我就做多少优质的产品,台地茶与夏茶达不到我选茶的标准,只好放弃了。为此,王瑞在茶叶杂志里花钱打出了这样的广告:喜欢大批量进货的朋友请不要联系我们,我们的产品没有“大产量”,因为我们只做古树茶!为了这句承诺,王瑞在今年的春天,接到一个客户的5吨订单,只敢答应给对方做一吨茶,其做茶的严谨风格由此可鉴。

二、北方市场的生熟之辨

普洱茶的未来在哪里?王瑞看好正在悄然兴起的北方市场。当南方市场囤积了天量的普洱茶,市场已经做烂时,市场的风向标已经转向了华北、西北、东北的中国“三北之地”,云南的厂商、广东的囤货纷纷北进寻找市场,现在北方喝熟茶的人口越来越多,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逐步孕育之中,但真正催生成熟还需要待以时日。普洱向北,熟茶当先。当熟茶热销时,作为云南本土茶商的王瑞,仍在默默的坚守自己的高端生茶理念——成熟的市场,必然以高端生茶为喝普洱茶的人所普遍接受为标志。
    目前,北方普洱茶市场的产品销售格局是,熟茶最受欢迎,老茶喜欢的人也很多,普通生茶难走,高端生茶仅在小圈子里流行。熟茶是受误导最深的一个产品,一些茶商把不地道的廉价熟茶大量推向北方市场,这些茶都或多或少存在原料、发酵、卫生等诸多问题,因为这些茶便宜,喝的人比较多,很多人把渥堆不好带来的堆子异味当成普洱茶的本味,这样一来正宗的普洱熟茶,当地人接受不了,认为是绿茶冒充的,这对推广云南普洱茶非常不利。因此,王瑞认为,北方市场目前只是一个混乱的市场,受误导的市场,一个成熟的市场,要有成熟的消费者,其标志就是普通的消费者都能接受高端生茶的口感,因为这是用最优质的原料按照传统的方法生产出来的,代表最地道的普洱茶口感,如果消费者能接受这样的口感,也就证明普洱茶真正深入人心了。其实,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很多刚接触普洱茶的人,往往拒绝生茶,选择熟茶,等到喝茶有一经验了,大都对高端生茶的代表——古树茶,倍加推崇。
    一个被错误的观念误导的市场,注定是走不了多远的,因为很多人把劣质熟茶与做仓出来的老茶当成正宗的普洱茶,喝了这些口感怪怪的普洱茶后,自然会以为普洱茶不过如此,不会好喝与高档到哪里,长此以往,普洱茶也就被消费者错误的归为价廉的低档茶的行列,导致普洱茶很难翻身。因此,以大众化面目出现的熟茶虽然在推广普洱茶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很难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云茶的高端价值形象。熟茶让消费者初步接触与认识了普洱茶,接下来的北方市场还需要高端生茶来点燃普洱茶的高端价值。只有通过高端生茶与正宗老茶的热销才能逐步提升云茶的价值空间,才能拉动熟茶的价格,才能在整体上使云茶摆脱价廉物美的尴尬局面。看好北方市场的王瑞,并没有简单的跟风,在大家都卖熟茶的时候,王瑞把山东青岛作为自己推广高端古树茶的支点,经过艰难的开拓,目前北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接受了王瑞的高端生茶,口碑效应已经初步凸显。当业界有些专家,简单的以短期市场表现为导向,企图将生茶赶出普洱茶大家庭时,茶商王瑞用他的理念和行动,将高端生茶卖到了中国北方,买到了台湾乃至韩国,证明了生茶的价值和无限可能……

三,2010年云南古树茶现状

普洱茶崩盘后,持续高涨的古树茶、名山茶热,其实寓示着普洱高端生茶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普洱茶重现辉煌的关键所在,但也存在极大的隐忧。疯狂的普洱茶过后,又迎来了疯狂的古树茶,现在不光茶商纷纷涌上出名的山头,连茶客与日本人、韩国人,乃至欧美国家的人,都以上普洱茶山为荣为乐。云南的古树茶无疑属于稀缺资源,越是稀缺的东西,市场上追捧的人就越多。2010年的春天,云南著名茶山的古树茶热得发烫,价格一飞冲天,茶农与茶商面对急剧变化的价格还能像以前那样行事吗?于是,我们看到茶农们惜售待价而沽,用台地鲜叶或外地毛茶冒充当地古树茶;纷纷上山的茶商有意无意的收到大量的真真假假的古树茶,并全部以古树茶的名义推向市场,卖给终端消费者。

生态就是云南茶叶的最大本钱,这个本钱可不要毁掉。现代社会人们的收入呈现两极分化,有钱人可能会去追求生态食品,不是很有钱的人,会时不时追求一下生态食品,而广大没有钱的人,被迫选择这些按照化工方法生产出来的垃圾食品。中国现在适合搞生态茶园的地方不是很多,云南就是搞生态茶园的净土,这就是云南茶叶的最大竞争力。这些年来云南不少地区的茶园生态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后果堪忧。
    相信有眼光的商人,不会看不到云南茶园的生态价值,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发现了这一价值,并坚守下去,那么云南茶叶肯定是别有一番天地。

穷人的生意,市场很大,消耗很快,所谓的快消品其实就是针对这一市场。
这一市场的优点是,市场巨大,做得好的话,能够赚取规模利润,形成规模品牌。
缺点是穷人缺钱,给得起的价钱低,也就注定了这一块市场利非常薄,所以这块市场是靠成本推动的,通过不断压缩成本来增加利润,但问题是当竞争对手也采取控制成本的策略时,也就往往会陷入残酷的价格战,搞到最后行业能生存下来的企业没有几家,也就是所谓的赢家通吃,可见穷人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这也是为什么茶界很多走快消路线的企业发展的不是那么理想的根本原因——快消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是典型的红海。可笑的是,前两年还有企业提什么快消的蓝海战略。真实的提法应该是,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把竞争对手干掉,成为行业垄断品牌。
    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出在这一块市场上,因为竞争激烈,被迫打价格战,导致本来微薄的利润更薄,只有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这样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成本降至食品安全线以下,结果就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奶业的悲剧就是这么来的。但愿云南普洱茶不再走此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