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念母亲——写在母亲“头七日”
(2024-10-05 18:16:24)分类: 若有所思 |
如果问世人,在人世间谁最亲近,可能十之八九都会脱口而出两个字——“母亲”!用血水在体内孕育了十个月,用奶水哺育、用心血养育……这就是全天下“母亲”二字的含义所在。只有无私的付出,从不言报!这份情爱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传统的中国女性,她受教育程度不高,曾是国企的一名分析女工,并没有什么引以为傲的资本,质朴、纯良中带有几分倔犟,身上焕发的是东方传统女性的气息。
我对母亲的第一个记忆,模模糊糊应该是伟人刚过世时,我骑在父亲肩膀上,在祖母家楼后看过播放的一个片子,回到家打开门,正在扫地的母亲随即躲在了门后的一个画面,当时我只有两岁多,不知道为啥幼小的我会有这么个记忆碎片,但这可能是母亲在我脑海里打下的第一个烙印——勤劳。
母亲的幼年是不幸的,从小失去了父亲,她的母亲改嫁后,5岁左右的母亲跟随着她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吉化破土动工后,母亲的爷爷奶奶随着到吉化工作的她的叔叔婶婶,由她的家乡农安搬到了北国江城,与叔叔婶婶共同生活,从此再未离开过吉林市这片土地。
早年的母亲虽然离开了亲生父母,但有祖父母的细心呵护,特别是叔叔婶婶并未生育子女,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生活应该算是衣食无忧。可毕竟远离了自己的至亲骨肉,况且叔叔婶婶也有自己抱养的孩子,虽说生活在叔叔婶婶跟前,她也从未改变过称谓,一系列因素造就了母亲较为独立、倔强的性子。
可能苍天觉得亏欠了母亲,随后的生活略作补偿,母亲上学、工作还算顺心如意,虽然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一切都是风平浪静,过得还算安逸,30岁成家,32岁后育有一子一女,工作不累、家庭负担不重,顺顺当当的退休,开启了人生后半段的生活。
退休后的母亲亦如普天之下绝大多数母亲一样,成为了家中无可替代的主妇,子女相继工作,一家人虽没有富贵的生活,倒也能说的上是安逸,母亲也是尽到了家庭主妇的责任,一日三餐忙忙碌碌。而后就是女儿为人母,母亲帮衬着自己的女儿把外孙儿拉扯到高中,虽然每日劳累,但生活还算是舒坦。
回顾母亲的一生,早年经历有些凄苦,好在有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的照料,并未遭遇过委屈、歧视;与父亲成婚后,日子过的虽然清贫,但生活没有什么跌宕起伏,过的还算是舒心如意;工作上恰逢老国企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虽没有取得傲人的成就,但压力和负荷不大,也算乐在其中;退休生活虽说平淡无奇,但拥有不算多但也算充裕的养老金,日子过的还很踏实,在底层百姓中完全可以归类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回顾母亲的一生,她天性率真,认准了的道理是别人轻易无法改变的,她早年跟随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生活,叔叔婶婶膝下无亲生子女,完全可以改变称谓,但终其一生这个称谓从未改变,乃至于我在懵懂之年曾经思考过,为啥我的妈妈管我的姥姥姥爷叫叔叔婶婶呢!后来听家中老人讲过,我的亲姥姥曾经在80年代安排再婚后的儿女从长春到吉林找寻过母亲,但母亲固执地认为从走出家门后他们母女关系就不复存在,坚持将其拒之门外。当年对这些事情我并不理解,随着年纪增大,也逐渐释然,这应该就是母亲坚守的做人原则,虽然可以想象她也心痛,但认准了还是要坚持的!
她观念传统,听闻家中长辈说母亲在婚前住单身宿舍,生活较为宽裕,但是婚后特别是有了我们兄妹俩后,母亲将自己的全部都投入到这个四口之家,可能有些家庭的父母之间会有一些各自的私心杂念,但我可以打包票说——我的母亲对这个家完全是一心一意的!相信如果奶奶、姥姥、姥爷也会赞同我的观点,一定会的。甚至说,在这个小家,母亲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个人空间,她没有自己的私房钱、没有自己的个人爱好、没有自己的藏品,可能仅有的只是老人留给她的一对银镯和叔叔婶婶在90年代赠予她的一个金戒指,仅此而已。只因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这个家,交给了她的丈夫、儿女。
她为人善良,是那种对人好到能够掏心窝子的人。她婚前恰逢国家非凡的十年,她的同一单位有一老大姐,丈夫下放,下有三个子女,在那个吃饭都要定量供应的年代,她老大姐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母亲时不时就将自己节省下来的粮票、布票无偿地赠送给她的老大姐,也会时不时带老大姐的孩子出去吃点东西、玩一玩,危难见真情,在那漫长的十年,对时事一窍不通的母亲不可能有丝毫的投机心理,只有对大姐的同情、友善,也正是在最困难的时期她与老大姐结下了深厚友谊,乃至于老大姐的丈夫重新复出官至厅级、副部,她们姊妹俩仍旧情谊不减、来往不断,但母亲并未妄求沾光乃至讨得回报,依然是安贫乐道,过着互不打扰的生活。
她生性纯真,母亲的一生应该说是只有亏欠了自己,没有亏欠过别人。不占别人便宜是她人生的信条,也是时时教育我们子女遵循的做人准则,与亲人、与朋友乃至与左邻右舍,她都是这么做的。她的爷爷奶奶是她的至亲,直到几年前她行动还方便的时候,她都要坚持去扫墓,在她行动便利的最后时刻,她重新为二老树了墓碑;在叔叔婶婶家生活,叔叔婶婶最后卧床的时候,她一边照看外孙一边每周两三次给叔叔婶婶做些菜送去,并从内而外帮助他们洗洗涮涮,直到送走了二老;对于我的奶奶,我是打小就没见到她向奶奶索取过任何东西,而是竭尽所有,买家电、办寿宴……都是尽到儿子儿媳的责任。父亲有位表哥,表嫂早早过世,留下一对尚未成年的女儿,每到寒暑假母亲都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接到我家,尽其所能做一些吃食,两人相继结婚,母亲也是尽其所能掏出了当年算得上很大一笔资金,为的是填补一下两个孩子失去的母爱。“守住人格底线,不亏欠别人”这是母亲留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她生活质朴,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从未追求过生活品质,家中第一台电视机还是在我临近上中学时,姥姥家淘汰下来的12寸飞鹿黑白电视;家中第一台洗衣机是姥姥送给的松源洗衣机;家中直到97年才买了冰箱、热水器等家电。而早在90年代,她率先给奶奶购置了平面彩电,自己看的是奶奶淘汰的牡丹电视机。印象中母亲唯一一次烫头,是因为参加妹妹的婚礼,而搜索我对母亲的整个记忆,很难翻出她为自己购置衣服的画面,更不会有为自己购置首饰的记忆喽。我们家虽说是四口之家,早年当教师的父亲收入微薄,但步入九十年代后,家里收入还是增长了一些,生活还算过得去,但母亲勤俭持家的风格已经固化,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母亲走了,她留给父亲和子女的是一生的积蓄,虽说不多,但里面饱含着她的一生心血……
母亲是九十年代后期发现些微腔梗的,但她平素粗茶淡饭,饮食控制的很严格,在75岁之前并未对身体有多大的影响,直到2018年11月份,母亲第一次住院治疗,记得那时也还并不算严重,仅是挂床打针调理,半夜在家中解手的时候,因不慎在客厅摔倒,造成股骨头裂纹,遵从医嘱做了人工移植手术,而正是从行动不便开始,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2023年元月2日母亲患上新冠真正是九死一生,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后,她的身体更是衰弱,以至于24年开春以后逐渐失去了行动能力,饭量也是越来越小,肉眼可见的虚弱让家人痛心、揪心……
24年的9月17日中秋节,我因为单位检修加之项目建设并未放假,到家已接近18:00时,问询了母亲当天的饭量,感觉母亲有些不精神,心里有些许的担忧。第二天早晨亦如往常,在上班前到母亲房间测试血氧心率正常,增加了一项体温,超过了37.3度,感觉出现低烧,节后三天工作日依靠微信时刻关注父亲照看母亲并食用降温药,但仍不见好转。9月21日已是周六,一早查看母亲体温已超过38度,那时已顾不上单位有多忙,索性请假在家全天候照看老妈。
期间中药、西药能想到的、能用上的,都买了来用上了,可仍不见好转,心急、心焦溢于言表。9月24日夜间感觉母亲喉咙中有痰,但碍于体力虚弱咳不出来,尝试着使用了雾化器,看着母亲虚弱痛苦的表情,看着几天未退的体温和伴随而来的高心率,我一夜未眠,在是否去医院之间做着痛苦的抉择。去,就母亲当时身体状况,大概率将是有去无回;不去,单就体温而言,已经没有任何降温的办法了。最后,咬咬牙,准备选择去医院。
9月25日早起给母亲喂药的时候,以试探的口吻征求了一下父亲的意见“去不去医院”,而就在此时,多日未张口的母亲眼睛立即转了过来,口中含糊的说出了“不”,是啊老妈,我真心不想送您去医院,可你的儿女真是没有帮你降体温的办法了!临近中午,妹妹忙完了单位的事情,匆匆忙忙找了一位中医大夫咨询了一番后赶了回来,又是买人参、又是买安宫牛黄丸,能用的手段几乎都用上了,还是想期待着奇迹的出现,这个过程真是揪心啊!
可母亲的体温一如既往停留在38度以上,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9月26日中午,当我再次测试母亲体温在38.7时,我颓然倒在了椅子上,无力地跟妹妹商量“去医院吧!”我真心的不想把母亲送到医院,可各种手段用过之后,已经是丝毫办法都没有了,只能把最后的希望留给了医院。
到医院后一番检查直接住了院,打过一针安痛定和几针吊瓶后,体温很快下降到36度左右,虽然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但我看到了母亲生的希望,当时还后悔没有早些把母亲送到医院。
而母亲的病情恶化应该在9月27日夜间,一夜几次给母亲翻身,看她都没有睡觉的意思,而是蹬着眼睛四处张望,盼望着天亮,早起买来了眼罩,为的是让老妈能够安稳地睡上一觉。
9月28日感觉到母亲目光迷离,失去了交流能力,心中升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但真的不敢相信,也不想相信,母亲就要离开我们。
2024年9月29日是我最不想回忆的日子,感觉不祥的我,在回家休息时,安排大外甥陪着父亲到医院探望已经病重的母亲,为的就是防备万一,让厮守了半个世纪的老两口再见上一面,不给老人留下遗憾。在家想尽快补补觉的我,躺下后感觉心中有一种失重感,加之浑身不舒服,现在回头想想,这可能就是至亲离开时的心理反应,总之是虽然连日熬夜,虽然那段时间每天一餐,但仍旧是一点不觉得饿,一点睡意都没有,就在此时,妹妹打来电话告知老太太情况不妙,放下电话已经顾不上别的,急急赶到医院。
好在母亲在注射药物后,几项指标恢复了正常,我看到了最后的希望。直到17:00时左右,看看母亲生命体征依旧平稳,抽时间赶回家把老太太健康时为自己准备的衣物全部拿到医院,按临床亲属的建议叫做“冲一冲”,希望母亲好起来。打发妹妹回去休息,妹妹已经感觉出母亲不好,在为母亲置办好短缺衣物后,仅是答应回家添加点衣服应对第二天大幅降温,再赶回医院。
妹妹走后,母亲先是睡了一段时间,在临近21:00时左右,母亲突然发自本能的叫唤了起来,老太太倔强、刚强,从感染新冠以来这近两年时间,很难听到她呼喊、叫唤,住院这两天虽然有轻微的喊叫也是揉一揉拍一拍就能恢复正常,可这一次各种办法尝试后一点没见好转,我的心中顿时感到了绝望,随即找来值班医生,医生仅是无奈地告知要做好心理准备,已经没有了任何奇迹可以盼望,只能给妹妹发去信息——“恐怕要到终点了”。
妹妹赶到病房时,含着泪给母亲擦洗。我是一直握着母亲的右手,紧紧地盯着监护仪,直到心率、血压……成为了一条条直线,直到时间定格在22:00时整,半个世纪的母子情缘就此终止了。
理智地说,母亲自打2023年元旦染上新冠病毒后,身体每况愈下,特别是今年春季以来,身体愈加虚弱,能够安稳地离开,对怹来讲是一种解脱。但对亲人,特别是我们子女来讲,年纪再大也不想失去自己的妈啊!这个心理很矛盾,矛盾的使我在处理完母亲丧事后,浑身像散了架子,一连4天足不出户,脑子里全是母亲的画面……
今天是母亲的头七,希望母亲像传说的那样,晚上回家看一看,看一看您半个世纪寸步不离的家,这里有您的丈夫、您的儿女、您的外孙和您的全部!
虽说2024年9月29日22:00时我送走了您,实现了“您带我来到人世,我把你送离”的夙愿,我们的母子情缘在那一刻终止,但今生今世我不能也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是我至亲至爱的母亲!!
妈,我想您,很想很想……妈,我想您,很想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