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祸在当下,功在千秋——我读《汉武大帝》

(2024-08-17 17:07:42)
分类: 若有所思

 

发小发来一个链接,点开一看是茂陵石刻展示,此时此刻他在茂陵参观,我的脑海瞬间也浮现出2017年的初冬,孤身一人前往地处咸阳市郊的茂陵参观时的情景。站在茂陵巨大的墓碑前,面向小山一样巍峨却显得有些冷清、凄凉的封土堆,耳畔却是金戈铁马的喧腾……

年初翻看了作家杨焕亭的小说《汉武大帝》,合上书实事求是的讲,这部作品与二月河、熊召政、唐浩明等人的历史小说相比,还是有一段差距的,历史陈述的多、故事情节不够厚重,显得太“干巴”,用我的认知衡量,还算不上一部上乘的作品。可翻阅历史小说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回避读史书的枯燥乏味,沿着时间的主线,在一连串故事里了解一段历史、了解一系列历史人物,从这个角度说,这部作品还是做到了。

以往每翻阅一个大部头作品的时候,都会记录一下读后的所思所想,虽然是胡言乱语,但也能加深读书的记忆,留给日后淡忘时拿出来翻看翻看。而读过《汉武大帝》却迟迟没有动笔,既有近年来工作任务增多带来的业余懒惰,更有不敢于妄加议论千古一帝的小心思,直到前些天看到网上一段短视频下面的争论,才重又萌生起表达自己看法的念头。

汉武大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光耀两千年的千古帝王。是他接续了文景之治,励精图治,一改大汉以黄老治天下的传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了绵延不息的华夏文化基因。是他削弱了藩王权力,打破世袭制度与门第观念,推行察举制等一系列改革,在大秦一统天下基础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是他大胆启用新人,敢于尝试新战法,埋头发展军事,一扫匈奴连年侵扰的困局,军事与外交刚柔并济,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础,卫青、霍去病、李广也都成为中华五千年光耀古今的赫赫名将。“汉”因为他而成为这个古老民族沿用至今的称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被共和国缔造者在那首赫赫有名的《沁园春·雪》中,着重提及的五位中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汉武大帝位列其中,这是新时代伟人对汉武帝丰功伟绩的肯定。

汉武大帝虽然功绩赫赫,但毕竟他不是神,而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有缺陷,做事就有过失,贵为千古一帝也难免留下供后人议论的瑕疵。汉武帝生性凉薄,在位54年任用13名丞相,死于其手的就有窦婴、李蔡、庄青翟、赵周和‌刘屈氂等5位。他晚年多疑,因为巫蛊之祸,嫡长子刘据与陪伴他大半生的卫子夫相继含冤而死,为了让继任者刘弗陵皇权稳固,不惜赐死自己宠爱的钩弋夫人。他好大喜功,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加之自然灾害,在他的治理之下人口由5000万雪崩似的急减到2500万。

如果用后人的视角看,汉武帝时代金戈铁马,打匈奴、拓疆土,令人热血沸腾,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年代。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汉武帝治下一个平民百姓的视角去审视,连年战火硝烟,每日提心吊胆,饱受战场生与死的考验、忍受因战争带来苛捐杂税的折磨,还要承受严酷的法律管制,虽逢千古帝王治理,但何来幸福、自由、尊严可言?

站在人世间权力的顶峰,一代帝王考虑的可能是千百年后史书的评价;而如同草芥的平民百姓,他的评判标准是活在当下是否能吃的饱、穿的暖、睡的实,国家版图的大小、千半年后的评价,都与一个老百姓有何干系?我想这也正是汉武大帝饱受争议的原因所在。

作为平民百姓我不想生活在汉武帝的时代,作为华夏子孙我却为中华历史上出现汉武大帝而庆幸、自豪,这个想法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用胡玫导演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千古帝王与司马迁的一段对话作为结尾——“你认为你真的了解朕吗?许多事儿最终只有天知道,已经发生了的,没有发生的,朕来不及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