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溪流

标签:
蚂蝗溪水泉水井凤冠山洞滇东北文化 |
分类: 云之南说 |
在我们居住的村子边上有一条溪水,是梅子河的支流。
我曾经沿着小溪逆流而上寻找源头,惭愧,我没有找到——小溪要穿过了一个山洞,山洞勉强一人高,我不敢进去。我想过要进去,但走了大约十几米就退了出来。我必须承认很害怕。
梅子河的名字怎么来的没有人说得清楚,似乎和一个或者几个传说有关。不是爱情传说,所以流传的力量就不行。时至今日,能讲出传说的具体内容的人基本上找不到了。蚂蝗箐也不太可能有蚂蝗,它太干净了,水流也急,根本就不是蚂蝗类虫豸的生存选择。我没有那种考证癖,只对眼下正流淌的溪水本身感兴趣。老燕的父亲说这条溪水可以直接做矿泉水,市里的有关部门做过很多次化验都说就是天然矿泉水。溪水的确很好喝,爬山中间喝一口,感觉就已经不单纯是解渴了:很甜很清新一下子就爽到肚子的下半截。 不是这么回事,我没有担心那些东西,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居然是恐怖电影里的那些东西,这让我不寒而栗。我退出山洞以后感觉舒服了一些,然后就批判自己的胆小如鼠,然后我还是不敢进去。小溪的名字也是让我止步的原因:蚂蝗箐。虽然溪水清澈见底,但我还是担心山洞里会有蚂蝗,除了担心有蛇,还担心有其它猛兽什么的。
小溪的流量不大,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十厘米,最宽的地方也不超过几米。县里曾经想拦河筑坝弄个小水电站,还打算建个矿泉水厂,但因为溪水流量不够,最终只是在山洼建了一个普通蓄水站。
就是这条山间溪水,养育了沿河十几个村落的山民,人数不会少于10万。人们自己修了很多水管水渠,把水引到自家院子和稻田。溪水沿岸的土地和云南大部分土地一样很贫瘠,但凭着这条小溪,人们就能够抵御滇东北的少雨季节。滇东北几乎每年都要春旱,但蚂蝗箐一带的情况就好得多。
蚂蝗箐的形成不依赖降雨,它的源头来自于地下。蚂蝗箐源头的出水口叫凉水井,总共两处,分大、小凉水井。大井直径不过一米,小井直径不过半米。我还没有机会看见,都是听当地人说的。当地的老年人说这两眼泉水井自古就有,怎么着也有几百年了。无论春夏秋冬雨多雨少,两口天然泉水井始终保持着不变的流量,泉水总是汩汩漫出井口,然后顺着山势流成了这条水流淙淙的蚂蝗箐。坐在山间的巨石上休息时,听溪流声和牛铃声交织在一起,感受山风清凉地吹过脸蛋子,很有点儿假装陶渊明看山的那种情境。
这一带长寿的人很多,老燕的两位姑老祖就都一百多岁。姑老祖就是老燕的爷爷的姑姑,前年去世的那位一直和老燕家生活在一起。她终年104岁,临终前还把一顶彝族凤冠留给了曾孙女老燕。姑老祖在世时和老燕的感情最深,她留下凤冠是要给曾孙女一个长久的纪念。这顶凤冠如今寄放在老燕的小叔叔那里,这次到云南后还没和他联系上。老燕的祖母去世时不到一百岁,但按照人们的平均寿数,无疑也是长寿的。老燕还有一位姑老祖健在,今年夏天108岁。人们对长寿老人的众多存在持一种感恩态度,他们觉得这里的山山水水是上天给人们的恩赐。
溯流而上8公里才能到达蚂蝗箐源头。
背对着我们走路的胖子就是咱家老燕。
蚂蝗箐的源头在绿色山峰的背面呢。
无论如何,这一次我是翻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