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争夺圣城

标签:
旅游圣城耶路撒冷三教圣城以色列旅游 |
分类: 西亚和中东:7国 |
世界上再也找不出一座其他城市,能有耶路撒冷那么多的赞美,那么多传说,那么神圣。3000年以来被世界上众多帝国(巴比伦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争夺,饱经无数次摧毁又得以重建的传奇。
世界上有很多宗教圣城,但能够同时成为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和精神依托的古城,唯有耶路撒冷,是圣城中的圣城。正像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耶路撒冷”中所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连绵不断的文化层一个堆积在另一个之上。
耶路撒冷古城区,只是一块被城墙围住的只有约一平方公里的窄小区域,却被分成犹太区,伊斯兰区,基督区和亚美尼亚四个区,密密麻麻聚集着三种不同的宗教场所。在这里,现在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样战火纷飞。不同信仰的居民,虽然各走各自的城门,却也相安无事。
这些表面上的平和,并不能掩饰其内部的波澜暗涌。不说这里曾经经历了几千年无数帝国的争夺,即便是二战后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分治决议,联合国也未敢将耶路撒冷单独赋予任何一方!耶路撒冷古城的世界遗产申请也只能委托约旦代办。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世界遗产,世界上也只有一个,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沉甸甸的文化和历史的古城。一个虽然没有壮美建筑的弹丸之地,却成了世界上最多信徒们的朝圣之地。
如果以世界上争议领土归属地目前的常规划分法(谁最早发现或实际控制),耶路撒冷当属以色列。不说圣经中的那些传说是否真有其事,来自于人类最早古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的希伯来人(犹太人),是这里最早的居民。是上帝赋予了亚伯拉罕带领希伯来人首先来到这片荒漠中的应许之地,迦南。
犹太人根据先知摩西制定的“摩西十诫”创造了西方世界最古老的宗教--犹太教。也许因为是大卫建立了第一个以色列王国,奠定了犹太教作为国教,大卫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英雄地位尤为突出,甚至被描述为神话般的存在。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更是在圣殿山上建造了第一个圣殿(第一圣殿),用来存放保存摩西十诫的约柜。
作为西方宗教的最古发源地,耶路撒冷被犹太圣经《塔木德》描述成“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虽然耶路撒冷的风光根本谈不上美,但这里不仅在地理上,也在精神上,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全景(国家地理)。
所罗门王之后,巴比伦帝国第一次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摧毁了第一圣殿。巴比伦人建造了当时的人间奇迹(巴比伦空中花园),无法得知为何巴比伦帝国要摧毁犹太人的精神家园,让犹太民族开始2500年大流散。法国画家詹姆斯•迪索(James
Tissot)的名画“囚徒的逃亡”(The flight of the prisoners)。
虽然波斯帝国赶走(灭亡)了巴比伦帝国,并非是为了解放犹太人民,但波斯允许犹太人重新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其第二圣殿。仅仅凭这点,现在的以色列人应当感谢伊朗。
对于犹太教,我们了解甚少,也许是因为犹太教教徒的分布太过局限(仅限犹太人和北美少数人群)。但这个西方世界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宗教,在现在的犹太人中,至今还保留着其极其古老的传统。包括逾越节,赎罪日,安息日等传统节日,以色列也是以起源于摩西时代的七烛台作为国徽,
象征着上帝七天创造天地。
犹太人虽然重建起了第二圣殿,但让第二圣殿获得其辉煌的存在的却是罗马帝国时代(希律王)。
希律王不仅扩建了第二圣殿,也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宫殿—大卫城堡。
虽然经历了2000年,大卫城内的建筑很多依旧轮廓清晰。
这里也是耶路撒冷城内能够远眺整个古城区为数不多的制高点之一。
扩建了第二圣殿的是罗马人,同时摧毁第二圣殿的也是罗马人。公元66年在犹太人争取复国的犹太战争中,第二圣殿再次遭到了彻底摧毁。荷兰画家大卫•罗伯茨笔下的“耶路撒冷的沦陷和毁灭”(Siege
and Destruction of Jerusalem)。
如今见到的哭墙(西墙),正是第二圣殿被毁灭后仅存的一段残墙,圣殿山留给犹太人的唯一遗迹。
耶稣正是诞生在罗马人统治耶路撒冷的时代。无论圣经中关于耶稣的传说是否真实存在,但作为一个犹太人,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建了基督教。耶路撒冷是耶稣后期传道,被捕,处死以及复活的地方,是基督教(以及后来派生出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第一圣地。
根据圣经的说法,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是在拿撒勒被圣灵感孕。统治者罗马人为了人口普查,强迫所有居民必须回到家乡。耶稣父亲约瑟只好带着怀着身孕的玛利亚来到自己家乡伯利恒(现巴勒斯坦境内),因找不到客栈耶稣就临时降生在一个马槽中,就是现在的圣诞教堂。
圣经中更有“东方三博士”和“伯利恒之星”的传奇故事。
耶稣30岁时在约旦河(约旦与以色列中部关口的Allenby桥附近)接受约翰的洗礼。因为这里如今属于两国边境的缓冲区,不对普通游客开放,而在提比利亚海的南侧的Yadenit约旦河上另外为基督徒和游客开辟了一个洗礼处。
耶稣和其12个门徒早期传播基督教时,还只是向本族犹太人传播,罗马人对此还是比较宽容的。但随着基督教影响力的扩大,耶稣门徒之一的保罗开始向非犹太人传播基督教,不仅造成了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之间的对立,罗马人也开始镇压基督教的传播,为犹大出卖基督和罗马人处死耶稣埋下了伏笔。耶稣和12门徒最后晚餐(逾越节晚餐)的马可楼。
耶稣被审判到钉在十字架上的“苦路14站”是各地教堂中绘画的最主要题材,实际的苦路现在基本已经淹没在一片商业街道中。
苦路第一站是耶稣被审判的地方,原本是一所学校,如今建起了一个小教堂,正前方是耶稣被五花大绑的镶嵌画。
苦路的最后5站(10-14站),是耶稣被剥掉衣服,钉在十字架上以及耶稣下葬和复活的地方。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场所,圣墓教堂。
虽然犹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都相信人类有原罪,但只有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派来的弥撒亚(救世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是上帝的安排,是为了拯救人类,以洗清人类的原罪。
公元337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基督教,并将基督教定为帝国的国家,才让基督教开始在帝国控制的大范围内传播。圣墓教堂(以及伯利恒的圣诞教堂)都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母后海伦娜的安排下得以建造。这座古老的教堂历经上千年后,而基督教也已派生出7个教派。各教派对教堂的争夺,久决不下,1757年只好通过国际仲裁组织,才划定了这座教堂的每块砖,每个角落的归属。
本身并不大的圣墓教堂,每天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这些从世界各地来的各个教派的教徒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只是想抚摸一下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断气后放置的大理石,亲吻一下耶稣下葬前涂膏的石板,以及拥抱一下主子的墓地。
基督教虽然源自犹太教,根基相通,但教义的不同产生的裂痕,以及人种的不同(犹太人源自中东两河流域的闪族,基督教主要教派的天主教源自欧洲),特别是犹太人出卖基督,犹太人聪明奸诈的个性,造就了19世纪后欧洲掀起的反犹太主义,甚至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
君士坦丁大帝之后的罗马帝国,基督教成了国教,基督教的中心也逐渐从耶路撒冷变成了罗马,但罗马依旧取代不了耶路撒冷的圣城地位。而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伊斯兰教的兴起,耶路撒冷再次成为世界争夺的核心,而且更加剧烈。
待续。
前一篇:又见地中海,以色列的海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