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堡,不知骗了多少人

标签:
土耳其旅游棉花堡土耳其自驾土耳其温泉旅游 |
分类: 西亚和中东:7国 |
提起土耳其的风景名胜,很多人可能会说“棉花堡”。棉花堡也的确曾经入选一些世界名胜的介绍资料,但在我看来,棉花堡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石灰岩温泉梯田。论风光,不如云南元阳梯田和四川黄龙,论温泉,日本最次的温泉都好过棉花堡。
棉花堡(Pamukkale),位于土耳其西部代尼兹利省境内,离以弗所约200KM,周边并没有著名的旅游景点,最近的机场是位于棉花堡东边约70KM的Denizli
Airport。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特意从伊斯坦布尔或以弗所辛苦坐车数小时,或乘坐飞机前往这个大名鼎鼎的景区。
从以弗所至棉花堡走直线,经E87号公路(类似国内一级公路),约3小时。路况良好,但车流量相当大,路上也没有特别值得看的地方。
接近棉花堡村,远远便能看见远处山坡上的一片白色,这就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棉花堡。
棉花堡所在的小村子,地名就叫做棉花堡(Pamukkale),附近有两个较大的小镇,切尔蒂克奇(Celtikci)和耶妮柯伊(Yenikoy)。棉花堡村子里并没有大型酒店,估计一些旅行团就会选择住在房价更为低廉的这个小镇里。
棉花堡的英文地名Pamukkale源自土耳其语,Pamuk表示棉花,Kale表示城堡。这片宽阔的河谷中,孤零零的一片雪白石灰岩。其形成源自于含钙的温泉水在上万年的流动过程中,冷却沉积堆积下来,类似于美国的黄石公园)。
棉花堡的名气显然很大程度源自于石灰岩田上方的古罗马古城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喜欢沐浴的罗马人,发现了这里丰富的温泉资源后,在公元2世纪左右建设了这个古城,但这个古城却在1354年的一场大地震中毁灭。
世界上90%以上的温泉都是火山型温泉(火山通常伴随着地震),这里有地震,和这里丰富的温泉显然是有联系的。如今这片巨大的古城遗址中,保存下来的古迹基本已经没有,但这座大剧场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见。
据说该地区总共发现17处温泉的源泉,希拉波利斯古城内一处罗马人用过的源泉(古董温泉池,Pamukkale Qntik
Havus),开发成一个商业温泉,对公众开放。
希拉波利斯古城和棉花堡于1988年共同被列为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还设有一个“希拉波利斯博物馆”,但显然这里由于毁灭已久,已经比以弗所更无考古价值。
棉花堡位于一座很陡的山坡上,进入景区,有两个入口大门,一个位于山上(主入口,早上5点开门),另一个位于山脚的村子旁边(早上8点开门)。
和世界上大多石灰岩田景区不同的是,棉花堡开设了一条步行道,允许游客徒步进入,而未对石灰岩进行保护。需要赤脚进入,景区入口处却没有设置存放鞋子和行李的场所,也是让人费解。
炎热的6月,棉花堡和土耳其其他地中海城市一样,白天炽热的紫外线像是一个烤箱,烤晒着大地。在棉花堡住了一晚,也只能早晚时间前往拍摄。出发前未做足功课,未搞清日落拍摄地点,到了那里,也只是胡乱瞎拍一阵,留下遗憾。
实际上,拍摄下来,觉得棉花堡最佳的日落拍摄地点,应该是在山上观景路上(前面地图中有标示),而不是脱鞋进入石灰岩田内。
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棉花堡日落也正是这里。
日落时分的石灰岩田内,光线被遮挡,惨淡无色。
石灰岩田内允许进入泡汤,只是没有更衣室,水温也太低(不到35度),说是泡温泉,不如说是戏水。
这里早上的日出,似乎没有拍摄价值,主要是石灰岩田中大部分无光,即便有光,由于太阳不是直射,也显得暗淡。
棉花堡石灰岩田里的温泉水,并不是到处冒出,而是山上统一从源泉采集温泉水后,经过一些水沟,排放到石灰岩田里。往哪里防水,完全人工调节。即便遇到一处景色很好的地方,也完全可能没水!这也增添了拍摄棉花堡的难度。
待续。
前一篇:格拉兹,世界遗产古城(大结局)
后一篇:土耳其地中海沿岸海滨城市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