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梅日什和奥洛莫茨的世界遗产

标签:
克罗梅日什奥洛莫茨捷克世界遗产圣三柱旅游 |
分类: 中欧和东欧:18国 |
从摩拉维亚大草原(基约夫)前往波兰克拉科夫,需要穿越整个捷克东部的摩拉维亚地区,路程有点远,决定放慢脚步,在奥洛莫茨住一夜,顺便走访一下捷克的几个世界遗产小镇。
捷克没有名山大川,一共有12个世界遗产,全部都是文化遗产,没有自然遗产,此行走了其中最出名的5处。
从基约夫至奥洛莫茨只有100多KM,一天的行程相当轻松。早上在摩拉维亚大草原继续追踪草原中的光影无果,有点闷闷不乐,直到临近中午时分才慢悠悠出发,告别摩拉维亚。每次出行,做不到百分百满意,事实上,也不可能。
一路上穿过不少小镇和村子,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任何小镇和村落,都一定有一个或数个教堂。一个叫做Korycany的村子,有个超市,想买点饮料。一路上由于找不到地方换捷克克朗(捷克尚未加入欧元区,欧元基本不通用),我的磁卡信用卡也是费尽周折才刷卡成功,欧洲的信用卡基本都已升级为芯片卡。
中午时分,抵达克罗梅日什(捷克语Kromeriz),一个兹林州的小镇,这里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主教城堡宫殿和花园而出名。
基督教的欧洲,按地区教会分成教区,大主教通常是某个地区的最高宗教领袖。也不知这些大主教的财富哪里来,很可能大多是捐款。这个大主教宫殿是奥洛穆茨地区的宫殿,始建于15世纪末,1752年遭大火焚毁后又重建,是一座四方形的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宫殿,南边有一座高塔。
登上高塔,可以俯瞰整个古城。
去欧洲,看的最多的也就是教堂和宫殿。看多了宫殿和教堂,感觉不到这座宫殿的建筑本身有多么出众。实际上,据说相比宫殿,宫殿南边的一座巴洛克花园(快乐花园),因为保持了较为完好的巴洛克风格,1998年宫殿才和快乐花园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种巴洛克式花园在中欧也比较普遍,包括维也纳的美泉宫,萨尔茨堡的米拉贝尔宫,还有布拉迪斯拉法的皇宫花园,都是类似风格。对称结构的布置,把草木修剪的整整齐齐,再配置一些花草点缀。
奥洛莫茨(捷克语Olomouc),是现在的奥洛莫茨州的首府,曾经是大摩拉维亚王国时期的都城之一。由于17世纪初经历了30年战争灾难以及后来又被瑞典军队占领,整个城市遭到过严重破坏,直到18世纪才开始逐渐复兴。老城区内有许多古老建筑。
奥洛莫茨的主教教堂,高耸尖塔的哥特式。
奥洛莫茨最出名的是中央广场中设置的巴洛克式样的圣三柱(Holy
Trinity)。中欧各国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纪念中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的纪念柱(包括维也纳步行街中的那座),但以奥洛莫茨这座最为出众,也是唯一一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圣三柱。
奥洛莫茨的这座圣三柱由数个捷克的著名雕刻家完成,包括茨拉夫·伦德尔(1669-1773),上面雕刻着51座复杂精美的宗教雕刻。后来更是添加了曾经于1754年出席竣工典礼的特蕾西亚女王和其丈夫的雕像,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科教文组织称赞其为“中欧巴洛克艺术高峰时期最优秀例子之一”。
据说捷克当时曾经连同圣三柱,将圣三柱周边上下两个广场上的六座喷泉一同申报世遗,但只有圣三柱获批。这六座巴洛克风格的喷泉分别命名为大力士Hercules,海王星Neptune,木星Jupiter,海卫Triton,水星Mercury和凯撒Caesar喷泉,反映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城市精神。海王星Neptune喷泉。
大力士Hercules喷泉。
木星Jupiter喷泉。
后来人们又在圣三柱附近增加了一个叫做Arion的奇形怪状的喷泉。
广场上正在举办红酒节,捷克虽然不盛产红酒,大多数的红酒都产自摩拉维亚地区。
广场周边,是奥洛莫茨人消遣约会的主要场所。
欧洲的街头艺术,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这些表演者虽然得不到多少打赏,相信他们更主要是自己喜欢音乐,一种抒发情怀的方式。
待续。
前一篇:维也纳,欧洲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