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欧洲从这里开始

标签:
中欧自驾音乐之都莫扎特故居神圣罗马帝国旅游 |
分类: 中欧和东欧:18国 |
提起欧洲的文化和历史,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古罗马和意大利。的确古罗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欧洲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古罗马只延续了300年便分裂,而且古罗马时期,欧洲根本还未形成。意大利虽然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其统治区域也未超过半岛。真正对欧洲文明产生最深远影响,或者说欧洲诞生的核心所在地,是统治过大半个欧洲长达7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都城,维也纳!
正像维也纳的皇城霍夫堡宫的一块标牌所述,“欧洲从这里开始”!
我的中欧5国自驾摄影游,也正是从维也纳开始。这个计划了三年,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核心版图的巡游路线,历时30天,行车约5000KM。较为仔细地拜膜了这片中世纪时期繁荣欧洲的主要建筑遗产和艺术圣地。
相比以往的横穿美国的自驾路,5000KM不算长,但却是迄今耗时最长的自驾之行。除了主要的古都,超过一半的世界遗产,也有无数的中欧小镇和乡村。
惊叹这些古建筑的雄伟美丽。
遍地的教堂建筑和绘画艺术的华丽。
更为这里的世界绝景而欢呼。
中东欧,无疑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美女。相比中国大妈的色彩缤纷,她们衣装虽然朴素,依旧带来巨大的磁场和杀伤力。
不少人把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相差了近一个世纪。公元293年罗马帝国解体后,分裂成了东西两个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后来演变成以君士坦丁堡(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核心的拜占庭帝国,而西罗马帝国消亡后,其版图内的一个日耳曼民族逐渐坐大,在1273年形成一个强大的帝国,这就是以德语为主要语言的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
神圣罗马帝国延续了近700年(1273-1806),疆土超过大半个中西欧(覆盖今法国北部、德国、荷兰、瑞士、北意大利、波希米亚、奥地利西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角),直到1806年拿破仑攻破帝国核心都城维也纳。
创建和控制着神圣罗马帝国绝大多数时期的君主是中世纪欧洲显赫的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这个日耳曼血统的王朝经历过40多个帝王,几乎都是屡立战功的勇士。
玛丽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ia,1717-1780)更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伟大女皇,以至于整个中欧,到处都能见到她的铜像。
解体后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国力大为削弱,1867年原同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的奥匈帝国,仍然控制着几乎整个中欧,依然是当时世界八大列强(英、法、德、美、俄、奥匈、意、日)之一。
也正是这个奥匈帝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战败后,奥匈帝国被解体,奥地利失去了原来奥地利帝国超过一半的疆域。但如今,奥地利依然是整个欧洲最富裕(人均GDP超过4.5万美元),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
维也纳,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核心都市,虽然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依然保存的如此完好,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整个古城区,是以约瑟夫·弗兰茨一世统治时期,拆除古城城墙,建设的环形大街(戒指街,Ring
Road)的内部区域,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整个古城区,几乎就是一个露天博物馆,到处都是超过100年甚至上千年的古建筑。地标建筑,建于13世纪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塔尖高度仅次于科隆大教堂。不用超广角,都难以拍张全景。
维也纳的古城区并不大,虽然有地铁,有轨电车,公交,但步行30分钟都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穿越整个古城区。许多大型古建筑正是弗兰茨一世的城市大改造中的85个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建于1888年的城堡剧场夜景。
位于古城中心部位,步行街格拉本大街(Graben)上的圣伯多禄教堂(德语:Peterskirche,彼得教堂),规模不大,但这座1733年建成的巴洛克风格教堂的内部装饰,即便在遍地教堂的欧洲,也称得上是一个精品。
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大灾难,那中世纪(14-16世纪)横扫整个欧洲持续长达数百年的黑死病(Plague)对欧洲人来说,无疑更为悲惨。据称当时30-60%的欧洲人死于黑死病。为此,中欧的许多城市,都设有“黑死病纪念柱(Plague
Column)”。
对于黑死病的病原尚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一种鼠疫。黑死病纪念柱,大多采用三位一体(Holy
Trinity)的巴洛克风格雕像。三位一体是基督教基本信条之一。宣称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圣神)三个位格。维也纳的黑死病纪念柱上,高贵的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着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
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都城的皇宫,霍夫堡宫(Hofburg),无疑是维也纳的核心所在。这座修建了数个世纪,形成现今具有18个翼,19个庭院,2500个房间的庞大宫殿群,从13世纪开始,直至1918年帝国灭亡,一直都是哈布斯堡皇室的冬宫(夏宫是美泉宫)。
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本身就是一部中欧的历史博物馆和建筑博物馆。是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新古典式风格建筑的大汇集,记载着哈布斯堡家族的兴衰。
霍夫堡宫内现在有无数个珍藏着皇室珍宝的收藏馆,其中茜茜博物馆下层的银器收藏馆中展出的精致的银器和瓷器以及各种宴席装饰品,也许比中国封建帝王更为奢华。
茜茜博物馆,主要展出茜茜的生平,当时皇室的一些家具和绘画,基本都是当时盛行的巴洛克风格。
关于茜茜,我们更多是从5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茜茜公主》而略知一二。茜茜的全名是奥匈帝国的伊丽莎白”(Elisabeth
von
Österreich-Ungarn),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子,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后”。这张珍贵的肖像画真迹,如今不知收藏在何处。
西方人信奉天主教,教会成了最普遍的墓地选择,帝王也不例外,足以显示他们的信仰真诚。显赫的哈布斯堡皇族们,在离霍夫堡宫不远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嘉布遣会教堂(Capuchin,又译卡普齐纳教堂。德语:Kapuzinerkirche)的地下层,选择为其家族的永眠之地。
嘉布遣会教堂本身规模很小,地下的皇家墓穴,整齐地排放着12位帝王和其家族们的棺木。最显眼的是玛利亚女王和丈夫约瑟夫1世的棺木。
还有大名鼎鼎的约瑟夫·弗兰茨一世和夫人茜茜公主。很难相信,这些显赫一时的帝王们,他们的陵墓竟是如此简陋,更没有陪葬物。
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位于维也纳郊外的一座小山坡上。虽然不及巴黎凡尔赛宫华丽,但这座巴洛克风格的门字型宫殿,内部各个房间,不同风格也装饰的相当奢华(内部不准拍摄)。
中国帝王钟情于山水景观,而西方帝王更倾向于华丽的花园。美泉宫后方的巨大巴洛克花园,犹如一座飞机场,无法想象当初的花园是何等艳丽。
悬挂于古城内原安可保险公司(今Helvetia保险公司)两座建筑之间的天桥上的安可钟(Ankeruhr),其大小和年代不及布拉格的天文钟,但建造于1914年的这座音乐钟,足以反映出当时高超的制表工艺和艺术造型。每到整点,会出现一个维也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音乐。
说到音乐,维也纳是世界上无可争辩的音乐圣地。这里不仅诞生了海顿,天才莫扎特和舒伯特,更因为这里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都城,具有最好的音乐环境,而吸引了贝多芬,小约翰斯特劳斯的音乐圣人长期在这生活创作。Burgring公园内的莫扎特纪念碑。
城市公园内的舒伯特和小约翰斯特劳斯雕像。
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长年居住在维也纳的神童莫扎特(Mozart,1756-1791)无疑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虽然在35岁时便英年早逝,留下了数百首不朽名作。莫扎特在维也纳的后期住所,便位于内城一座4层楼的宽大公寓中。如今整座公寓开辟为莫扎特纪念馆,展示着莫扎特的生平和其大多数作品(都可以试听)。
同样英年早逝的舒伯特,显然没有莫扎特那么幸运。舒伯特晚年的旧居位于维也纳内城外部一栋老旧公寓中,面积很小,表明其晚年生活的拮据。舒伯特为后人留下数百首名曲中,最脍炙人口的还是军队进行曲和小夜曲。
乐圣贝多芬虽然出生于德国,但却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贝多芬的绝大部分旷世佳作也都是诞生在维也纳。由于晚年耳聋,经常因为声音大被邻居驱赶而频繁搬家,留下许多贝多芬旧居。其中一个居所位于维也纳内城区西北面一座小山坡上的公寓中。
维也纳机场附近的巨大中央公墓中,专门开出一个区域(32A),集中作为这些音乐先圣们的永眠之处。贝多芬,莫扎特,斯特劳斯父子,舒伯特,勃拉姆斯…….莫扎特和贝多芬,这对生前好友,也被特意安排相邻作伴。
维也纳歌剧院,原本是完工于1869年戒指街改造工程中的一座,但在1945年二战中毁于大火而重建,虽然不及布达佩斯歌剧院出名,但重建的文艺复兴风格的歌剧院,仍不失其华贵和典雅(正面门楼修复中)。
歌剧院每隔一小时,组织团队游,有各种语言(虽然中国客人很多却没有中文)。内部装潢,也尽显这个音乐之都的音乐气息。正面主楼梯和楼梯门厅。
楼梯回廊上端还有海顿、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施特劳斯父子等音乐巨的半身塑像。
据说维也纳歌剧院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现在基本每天都有演出,以名剧为主。可能中国游客太多,门口有很多操着流利中文兜售演出门票的小贩(非黄牛)。
去歌剧院欣赏歌剧,以前也许是贵族名媛们的一大喜好,演出大厅上方设置的数层大量包厢,就是为她们而设。也许她们中的很多穿着华丽的礼服来公共场合抛头露面,更多是为了炫耀。
大厅2-3层正中央的巨大包厢是“皇家包厢”。原建筑是皇家专用,但1945年重建的歌剧院,帝王已经倒台,显然只是为了复原。
离歌剧院不远的“金色大厅”,似乎特别受国人宠爱。自从2003年宋祖英在这里举办个人演唱会后,国内的演唱者们纷纷挤破头皮都想进入这里,先后有十多名歌手曾在这里演唱。前往拍摄夜景,正好遇到散场。门口停放着数辆大巴,几乎是国人包场。
“金色大厅”其实是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内附设的六个音乐厅中最大的一个音乐厅。内部参观每天只有下午1点(英语)到1点半(德语等其他语种)少量几场开放团队游,不能拍摄。论大楼内外的华丽程度,景色大厅远不及歌剧院。
维也纳不仅有华丽的古建筑,有到处播放着古典音乐的音乐之都的氛围,更有醇香的咖啡。维也纳街头随处可见装潢精致的咖啡馆,很多都是百年老店。歌剧和音乐会可以不看,浪费钱钱,也没那么高雅。但好的咖啡店,不仅想品尝,也想拍拍装潢。慕名前往经常上榜所谓的“全球最佳咖啡馆”之列的中央咖啡馆(Café
Central)。
这家据说开业于1860年的百年老店,大厅前方摆放着一架钢琴(有演奏),后方墙壁上悬挂着弗朗茨和茜茜公主的画像,装潢相当华丽。
入口处悬挂着一些评选的相框,入选各种评选是无疑的。
门口摆放着一个大胡子老人的坐像,据说是奥地利一个著名诗人,因为每天来这里喝咖啡,在他去世后专门为其设立的一个宣传性座位。
维也纳,欧洲从这里开始。维也纳,不仅是文艺小资的钟爱城市,也无疑是摄影人士流连忘返的古都。
TIPS:
1. 欧洲古建筑的变迁:
2. 世界著名音乐家年代图:
待续。
后一篇:克罗梅日什和奥洛莫茨的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