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多元化的国际大都会

标签:
菲律宾自由行长滩岛巧克力山马荣火山旅游 |
分类: 活力东南亚:10国 |
东南亚10国的首都中,论城市面积的巨大和人口的庞大,以及城市的国际化(多元化),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算得上是东南亚的纽约。
基本走遍了整个东南亚,唯独未去过菲律宾,趁年后的空档期,走马观花,去了菲律宾几个最经典的拍摄地。号称世界十大最美沙滩之一的长滩岛白沙滩,麦哲伦在菲律宾登陆的宿务,世界绝景的巧克力山和马荣火山。
提起菲律宾,首先会联想到什么?
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家像菲律宾一样拥有7100多个岛屿,可谓名符其实的千岛之国,以至于菲律宾的英文名也就在后面加上s成了Philippines。外形酷似一条站立的小狗的千岛之国,北部的头颅部分的吕宋岛(Luzon),中部的身体部分的米沙鄢群岛(Visayan),无疑是游客最集中的区域。南部的棉兰老岛(Mindanao)和西部伸出的细长的手的巴拉望岛(Palawan),也许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由于南海岛屿的争端,前几年中菲关系也是摩擦不断。我也曾经有过前往菲律宾是否安全的想法,但一周体验下来,菲律宾人的友好和善良程度也远超想象。
有限的信息源和复杂的历史,普通百姓也许很难得知历史的真相,但如果整个南海海域都成了中国的内海,从菲律宾的地形看,普通菲律宾人也许很难接受家门口封上一道墙的局面。虽然拥有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有效签证,能够免签进入菲律宾,但菲律宾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拒绝在中国护照上盖入境章的国家(入境章都盖在一张纸上)。
位于吕宋岛西南海岸的马尼拉,超过1700万的人口算得上是世界上特大级别的大都会,也无疑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像是洛杉矶,大到四周可以无限扩展。帕西河(Posig
River)贯穿整个马尼拉,17个区(市)中7个区位于北岸,7个区位于南岸。
在东南亚十国中,论富裕程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显然排在第一梯队,菲律宾和泰国,越南大致实力相当(菲律宾人均GDP约3000美元)。但菲律宾由于曾经是美国40多年的殖民地,深受美国文化影响,英语更是作为官方语言,使菲律宾无疑是整个东南亚除新加坡外最开放和最多元化的国家。马路上的标识牌几乎100%都是英语。
菲律宾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殖民地的历史。14世纪以前,这些岛屿上并未形成过一个统一的国家。1390年,苏门答腊岛移民来的米南加保人曾经建立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Sulu)。但这个苏禄苏丹国在1521年麦哲伦登陆菲律宾后,很快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多年。菲律宾的古迹也就基本只有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马尼拉的古王城Intramuros(城中城)便是西班牙人建造的菲律宾最具代表的古城区。
Intramuros在拉丁文中是“城堡内”之意,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占领了马尼拉后,在帕西河入海口的区域建造了这座占地只有0.67平方公里的王城。
王城竣工于1606年,原本建有完整的城墙,开设八座城门和数座防御性碉堡(Buluarte),大多毁于1852年的大地震,以及二战期间,美军攻打驻守在城内的日军战斗中。保存较为完好的要数伊莎贝尔二世城门。
如今在几条主要大街的城墙上,几座供汽车通行进入王城的桥洞,应该都是后来修建的。
五边形构造的防御碉堡,保存较为完好的是Buluarte Dilao和圣地亚哥堡。
作为整个王城最主要的防御性要塞,Fort Santiago位于帕西河的入河口,占据着最为重要的防御位置。
王城内的大多古建筑都已毁坏,如今见到的一些西洋风格的建筑,也显然是后来重建的,这应该也是整个王城未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王城内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是圣奥古斯汀教堂(San Agustin
Church)。这座建于1571年的教堂是整个菲律宾保存最为完好最古老的建筑,虽然在七年战争和马尼拉历史上数次大地震,这座天主教堂曾经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主体结构坚固不催,也算得上是奇迹。
圣奥古斯汀教堂规模并不大,由教堂主体和花园以及附楼组成。如今除了礼拜日和婚礼,平日不开放。
附楼(修道院)在二战期间被毁,70年代重建,现在改为博物馆,详细介绍教堂的由来,历史以及大量的古董。
二战期间,教堂被日军当做关押囚犯的地方。王城中原本有7座教堂,全部在二战末期美军反攻中的炮火毁灭,唯独圣奥古斯汀奇迹般幸存下来。
特意选择下午三点的婚礼期间前往教堂参观。相比世界上其他著名的教堂,这里并无特别之处,但能在这样一座古老的世界遗产教堂内举办婚礼,也非一般百姓能够承受。
王城中的另一座大教堂,马尼拉大教堂,是天主教马尼拉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全名为“马尼拉圣母无原罪圣殿主教座堂”(Minor
Basilica and 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并非原来的建筑。该教堂最初建于1581年,此后多次被毁,目前的教堂完成于1958年,1981年被封为宗座圣殿。它供奉菲律宾的无原罪圣母。
据说该堂举办过两位菲律宾总统的葬礼:第八任总统卡洛斯·加西亚和第十一任总统柯拉蓉·艾奎诺。
王城中的古建筑,除了圣奥古斯汀大教堂,还有一些零星的古建筑。建于1822年的Aduana大楼原本是西班牙殖民者作为海关大楼使用,粉墙墨瓦,见证了西班牙的兴衰。
Aduana大厦的北面,临帕西河的一个小型公园中,竖立着一些残旧不堪的雕像,这个被叫做墨西哥广场的地方,将相距十万八千里似乎毫不相干的菲律宾和墨西哥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自从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加迪斯出发,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作为最早的海外拓殖者,开始了北美的拓殖,墨西哥当时便是海外的总督辖地,被称为“新西班牙”。而后来对菲律宾的拓殖队伍,正是从墨西哥派遣,并划归位于墨西哥的新西班牙管辖。广场的一侧耸立着的是1962年访问过菲律宾的墨西哥总统马斯奥特。
现在我们见到的马尼拉和墨西哥城似乎有着无法区别的相似性。只不过墨西哥人依然说着西班牙语,而菲律宾人早就改成了英语。
十九世纪,西班牙开始衰弱。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爆发了争夺殖民地的美西战争,西班牙战败,从此把菲律宾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让给了美国人。美国从1898年到1942年日本击退美军占领菲律宾,只短暂统治了菲律宾44年,而西班牙人统治菲律宾长达300年,相信很多人都会纳闷,为何菲律宾人说英语而不是西班牙语。
据说美国人占领了菲律宾以后,开始在中小学广泛推广英语教学,即便菲律宾独立后,英语至上的方针也未曾改变,现在的菲律宾的公立学校在理科专业中坚持使用英文授课,而高等教育的教科书一律为英文。如今不用说大学毕业,中小学生都能说流利的英文,菲律宾人的英语口音甚至比新加坡和印度人都纯正,如今很多大企业的英语呼叫中心都设在菲律宾也就不足为怪了。
现在的菲律宾人已经几乎见不到纯种的土著人,绝大多数都是马来人,西班牙人,阿拉伯人,中国人的混血。正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影响,菲律宾极少有印度,孟加拉那样极具民族特性的习俗,大街上也完全见不到身穿传统民族服装的菲律宾人。
菲律宾这种与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不仅深受美国文化的熏陶,海外几十万的菲佣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也不可忽视。
菲律宾人喜爱泡吧和对性的开放也无疑是整个亚洲数一数二的。入住的马尼拉中心部泛太平洋酒店附近,到处都是通宵的酒吧,街上光怪陆离。
菲律宾国家博物馆,对于游客来说可看可不看。通常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都会有该国的历史展示,逛国家博物馆也成了我每去一个新的国家的必到之处。但菲律宾国家博物馆,严格说,是“菲律宾国家艺术博物馆”,展示的仅仅是菲律宾的艺术品。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菲律宾虽然还不富裕,马尼拉还是兴建了三条轨道交通(2条轻轨LRT,1条普通铁路MRT),尚无地铁。
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大规模交通工具的欠缺,马尼拉街头虽然不及孟加拉和印度那般混乱和拥挤,但也绝对是仅次于孟加拉和印度的东南亚最浑浊城市之一。
菲律宾极少有东南亚国家的突突车,取而代之的是极具特色的三轮摩托车和吉普尼。三轮摩托车是普通二轮摩托车旁边加装的一个拖斗,本身的重量,加上拖斗上两个乘客显然远远超出发动机的能力,遇到上坡,极其费力。
而这种被叫做“吉普尼”的大众小巴,可谓菲律宾街头上最具特色最靓丽的风景线。吉普尼的名字Jeepney来自“吉普”(Jeep)和“吉特尼”(Jitney,合乘计程车)的缩写。据说二战后,美国有数百辆吉普车留在了菲律宾,菲律宾人利用这些吉普车改装成多人合乘的出租车,便是吉普尼的雏形。
如今这种车体外表装上各式各样貌似很酷的越野装备,车体被画成五颜六色的媚俗装饰,却成了菲律宾人表现才华的场所(让人联想到孟加拉的人力三轮车)。在人口密集,缺乏地铁的菲律宾大城市,吉普尼无疑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据说这些吉普尼都获得特许,在某一条线路上运营,随上随下,像是香港的小巴。
TIPS:
1.
持有美,日,加,澳和申根签证的中国护照,真的能够免签进入菲律宾?
千真万确能。只要拥有上述有效签证,购买好往返机票,在菲律宾移民局无不良记录,都能免签7天。我这次就是半信半疑未申请签证前往,在马尼拉机场入境处,递上美国签证复印件,畅通无阻。注意事先复印一张上述签证在一张纸上,这张纸就成了入境菲律宾的签证(入境章也盖在这张纸上)。
上海浦东机场的边防也似乎很清楚,只要说明用美国或日本签证去菲律宾,完全放行。
菲律宾外交部公示:
http://www.immigration.gov.ph/images/MemorandumCircular/Sept2014/MMNo.SBM2014-012.pdf
前一篇:孟加拉吉大港的真实劳动场面
后一篇:长滩岛,没落的“一流度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