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2017-02-13 11:12:35)
标签:

日本世界遗产

国立西洋美术馆

罗丹

莫奈

旅游

分类: 日本和东亚:4国
一家颇具规模专门收藏西洋美术名画的美术馆,收藏作品从14世界到19世纪无数名画家数千部作品,2016年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并不在欧洲,而是在东京,似乎让人费解。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的确,这就是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上野公园内,与国家博物馆相邻的的“国立西洋美术馆“,一家具有特殊背景的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说起这个美术馆,要从川崎造船所(即川崎重工)的首任社长松方幸次郎(1865-1950)说起。这位出生于贵族家庭(其父亲曾是明治时代的第4和第6任首相松方正义),酷爱西洋美术的实业家,在一战期间从法国等地收购了大量的名画和雕刻(总数达数千点)。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但是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合适的场所保管这些作品,在建设自己的美术馆之前,暂时保管在伦敦和巴黎等地的美术馆中,这时二战爆发,日本战败,法国当局作为战胜国没收了这些作品。战后,根据1951年签署的旧金山条约,战败国的国家财产被没收,但属于个人的财产予以归还。但在日本政府与法国政府关于归还松方的藏品过程中,法国当局坚持,归还可以,但必须收藏在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美术馆中。于是现在的国立西洋美术馆便由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设计,于1959年完工,并将松方的收藏品陆续归还,收藏于这家美术馆中。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如今的国立西洋美术馆就是在松方收藏品的基础上,后再由不少民间人士的捐赠而形成。2016年7月,柯布西耶所设计的全球17座建筑物作为一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法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和画家,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底层Jia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和自由立面),对20世纪城市规划产生极大影响,柯布西耶也被认为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2016年7月,位于7个国家的柯布西耶的17座建筑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东京的国立西洋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由于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瑞士法郎的10元纸币上,就使用柯布西耶的头像。世界上一些大城市都有以柯布西耶命名的街道和纪念馆,包括巴黎的柯布西耶大街。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这座由柯布西耶操刀设计的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看起来并无多大特别之处。近乎正方形的外立面,四周采用7根圆柱作支撑,一层四周采用落地玻璃大窗,但二层并没有柯布西耶其他作品中常用的长方形大窗。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本馆的中央部分采用高挑结构,配合屋顶采光,观众从斜坡走道代替传统的楼梯和电梯。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美术馆的一层和二层的展览大厅,可以自由分拆自由组合的结构,正是柯布西耶设计新5点理念的反应。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这座西洋美术馆能入选世遗,应该和其所收藏的丰富美术作品没有任何关系。不说其建筑本身,这里收藏的西洋美术作品的丰富,估计在亚洲也属罕见。美术馆的外面庭院中,摆放着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名作“地狱之门”,“加莱义民”,“思想者”等大名鼎鼎的青铜雕塑。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不仅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也是欧洲继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以后最杰出的雕塑家,被称作近代雕刻之父。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罗丹一生据说有数百部作品,主要收藏在法国”巴黎罗丹美术馆”,美国“费城罗丹美术馆”,而这里收藏的几件却是罗丹最杰出的几部精品。地狱之门,是罗丹最杰出的作品,没有之一。这部罗丹用了37年在有生之年都未能完工的作品,是罗丹在1880年接受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委托,为博物馆的青铜大门制作雕塑。罗丹以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长篇史诗“神曲”中的地狱篇为蓝本,塑造了186个痛苦的群体。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地狱之门的中央上方,雕刻着“三个幽灵” ,他们站着,头部想靠,三只手臂指向 下面的地狱。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三个幽灵下方是一个原型的“思想者”,是整个地狱之门的统帅。但丁“神曲”中并没有思想者的描述。最初,这尊雕像的名字并不叫《思想者》,罗丹给它命名为《诗人》,象征着但丁对于“人间地狱”中种种罪恶的思考。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地狱之门的下部是两扇门,一边是正在走入地狱的恋人,一边是想吃人的饿鬼,其余还有各式各样的恶人。罗丹直到去世前都未能完成这部作品,也未能铸造成青铜。这里的青铜雕塑是后来由日本雕塑家根据罗丹原作雕塑而成。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青铜雕像的制作过程据说分成三个阶段,先是用黏土制作,再制作成石膏像原型,最后再浇铸成青铜。原先放在地狱之门上方的小型“思想者”,后来被罗丹铸造成等身大小的青铜雕像,据说现存21座,包括这座立在这家美术馆外面庭院中的这座(京都国立博物馆也有一座)。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着拳头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罗丹的另一部杰作,加莱义民,是1884年罗丹正埋头创作地狱之门之时,法国加莱当局邀请他制作的一座忠魂碑。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义民赴难这一事件,源出于法国的可歌可泣的典故。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罗丹的这部不朽之作完成于1895年,其原型现在耸立在加莱市,世界多地也有数件复制品。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中收藏的数千部绘画作品,其年代包括14世纪至20世纪,其中以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最多。据说松方两次前往欧洲,并与莫奈会面,从莫奈手中购买了大量莫奈的作品。包括莫奈最出名的名画之一,睡莲。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19世纪的欧洲,已经出现了以德拉克洛瓦(Delacroix)为代表的浪漫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以库尔贝(Courbet)为代表的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及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所表现出的敬畏,是第一次革命浪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现生活,是第二次革命浪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画家基本都是在画室中完成他们的作品。19世纪照相技术的诞生,对绘画艺术产生了严重的挑战,促使画家们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创作。这就是带来欧洲第三次文艺浪潮的印象派绘画。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没有明确的阴影和轮廓,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莫奈作品“游船”(东京国立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 ),法国印象派绘画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其最早的印象派作品(1874年)“印象·日出”的展出,无法被当时所接受,被挖苦讽刺为“印象主义者展览会”。但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里,印象派终于成了法国的主要艺术流派,并影响到了整个欧洲画坛,其艺术表现方式也出现在了乐坛和音乐领域。莫奈作品“日出”(收藏于巴黎的马蒙丹-莫奈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莫奈一生遗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画,其作品除了收藏于巴黎莫奈美术馆外,大多流落世界各地。莫奈作品“滑铁卢大桥”(1902年创作,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莫奈晚年最杰出的作品是其“睡莲”系列。莫奈晚年在巴黎郊外建造了一座小花园别墅,以水池中的睡莲作为绘画的主题。创作了大量的“睡莲”作品。收藏在国立西洋美术馆中的睡莲是其中一部,1916年创作,也是莫奈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除了莫奈的作品,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也收藏着其他大量14至20世纪的名作。布克莱尔(Beuckelaer,法国)的“背着十字架的耶稣”(1534年)。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雅各布·乔登斯(Jacob Jordaens,1593-1678,法国)的“逃离索多玛的罗得和他的家人”。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雷诺阿(Renoir,1841-1919),是和莫奈几乎同时代的法国另一位与莫奈并肩的印象派巨匠,所不同的是雷诺阿钟情于丰腴的女人胴体,可爱天真的小孩,灿烂的阳光和粉红色的花朵。雷诺阿的“阿尔及利亚的巴黎后宫女人”(1872年)。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塞冈蒂尼(Segantini,意大利)的“剪羊毛”(1883年)。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西班牙天才画家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年)的“男人和女人”(1969年)。这种立体画似乎很难被外行人所接受。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法国现实主义画派创始人)的“波浪”(1870年)。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另一位印象派创始人,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的“布朗肖像”(1879年)。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也是一位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的“收割”。
世界遗产,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