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伊沟:麦克马洪线的原始秘境

标签:
川藏线麦克马洪线南伊沟旅游 |
分类: 中国最美西部 |
川藏南线行走到了林芝,基本大功告成。林芝到拉萨段的318国道,通常是人们从拉萨前往林芝的首选,景色比较平庸。特地绕道走山南线(S306省道),填补以往三次进藏的空白。山南地区,不仅是吐蕃王朝鼎盛时期的政权所在地,拥有桑耶寺,昌珠寺等在藏地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寺庙,也是昔日英国探险家擅自划分的麦克马洪线的所在地。
S306省道已经修建的相当好,全线铺设了柏油路,计划沿着雅鲁藏布江,分三天一路逆流而上。第一天从林芝到加查县,310KM,顺道游览南伊沟。在八一镇睡个小懒觉,早餐后懒洋洋9点多才出发。
清晨的尼洋河,宁静。
八一镇,有个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的观景台,江河汇合处的景色一般,兴建的林芝机场的高速公路却相当壮观。
沿雅鲁藏布江向米林方向行驶,还是头一次看到雅鲁藏布江宽广和宁静的一面。
林芝机场建在米林县城郊外的雅鲁藏布江河边,在省道上,对岸的机场清晰可见。
过米林雅鲁藏布江大桥后,进入米林县城。
南伊沟景区位于米林县城西郊的南伊乡,从省道到景区大门约2-3公里。
南伊沟是临时增加的参观点,出发前也对南伊沟所知甚少,抵达时甚至对210元门票(包含区间车)是否值产生怀疑。交了强制性的区间车票后,径直将车子开到景区深处。
路边有个珞巴族部落山庄,显然是开发旅游人工建造的。珞巴族主要分布在墨脱和印度占领地区,南伊沟内也有少量几家居住在里面。
路上已是五颜六色,越到峡谷里面,越是鲜艳,开始感到惊叹。
穿过景区区间车的终点站,见没人阻拦,一直将车子开到最深处,有部队营地驻守,原来这里已经麦克马洪线的所在地。军人见到两辆威猛越野车,以为敌人穿营地,端起枪冲出来,来不及拍张张片,慌忙掉头逃跑,回到区间车终点站。
南伊沟景区开发虽然已经几年,依然是块处女地,未被污染,即便是这样的绚丽季节,游客稀少,见不到区间车运营,只有少量越野车。见到珞巴族大妈在烤当地溪鱼,口水直流,一连吃了两条,如果不是考虑时间,恨不得把鱼吃光。一条只收10-15元,难得厚道。
村子周边,是快较大的草地,艳丽的黄色草地,长着奇形怪状的摸样。
一颗叫做阴阳树的大树,其形状让人目瞪口呆。
在草地上,望着后面的山峰,就是“麦克马洪线”,感叹国家的弱小,祖国真的伟大吗?康乾盛世以后,国境线一直在向内移动,国土面积一直在萎缩。
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实际上是1913年英国探险家亨利麦克马洪(Henry McMahon)为当时的英属印度测量的一条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将原属于西藏的约9万平方公里划归印度。虽然当时的北洋政府,西藏当局以及民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边界,但印度一直控制着该地区,1962年中印还发生过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中国和印度,有着很长的国境线,麦克马洪线,何时能够解决?
愤怒之余,还是回归美丽的自然。想必麦克马洪线的那边,风景也不会比这边差。
南伊沟的珞巴文化已经基本难以见到,但南伊沟的原始森林,基本完好如初。
由于游客极少,也基本没有其他景区常见的垃圾,只有草地。原始森林,牛马和小木屋。
南伊沟的河滩上,色彩极其绚丽。亚丁的色彩绝大部分是黄色,南伊沟却是五颜六色。
原计划三小时出沟,对这里的美景流连忘返,竟然拍了整整4小时。
回到省道,在卧龙镇简单填饱肚子,继续赶路。
路边的卧龙怪石。
6点多赶到朗县,中印边界上的又一个小县城。
朗县到加查县只有40多公里,一路上到处是建设川藏铁路的工地。
7点半,摸黑进入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