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吕比利斯,旷野中的古罗马遗迹

标签:
摩洛哥旅游梅克内斯沃吕比利斯旅游 |
分类: 野性的非洲:5国 |
在离摩洛哥古都梅克内斯35公里的北郊旷野中,山坡上耸立着一片耀眼的建筑遗迹。这就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摩洛哥的唯一一处古罗马城市遗迹,沃吕比利斯遗址,也曾经一度成为摩洛哥的短暂首都。
可能是前往摩洛哥自由行的游客太少,在梅内克斯市内见不到任何一家旅行社组织的沃吕比利斯一日游。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只好包下两辆Grand Taxi,每车300DH,往返约3.5小时。一路上,在摩洛哥难得见到的田园风光。说其是旷野,其实对于撒哈拉边缘地区的摩洛哥,已经是一片富饶的农业地区,它的四周被一座叫做Jebel Zerhoun的群山环绕,农田中种植着橄榄树和其他果树。
橄榄树是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橄榄不仅用来榨油,也是摩洛哥人每日主食前的必有小菜。
沃吕比利斯(Volubilis),遗迹就位于田园中的一大片斜坡上,整个占地面积在鼎盛时期达40公顷,如今供参观的遗址区大约2平方公里,2小时能看完。
沃吕比利斯古城最早是公元前3世纪的菲尼斯/迦太基王国的一个居民点,当时该地区被称作毛里塔尼亚(Mauretania)。公元45年,罗马人吞并了该地区,并使之成为罗马帝国Mauretania Tingitana省的都城,使沃吕比利斯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708年阿拉伯人征服了该地区后,这里被命名为Oualila,也叫瓦利利(Walīlī),柏柏尔人不堪忍受阿拉伯人的统治纷纷举起反抗。于此同时,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麦地那的穆斯林们便在“哈里发”(继承人)的问题上分裂成逊尼派和什叶派。公元785年,穆莱·伊德里斯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地那参加反对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起义,遭到镇压后率领部分追随者逃亡到北非,最后来到了瓦利利。伊德里斯不仅得到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而且受到当地皈依了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的拥戴,两年后的788年,更是在这里创建了伊德里斯王朝,并将都城定在了沃吕比利斯。
但沃吕比利斯作为都城仅仅维持了20年,公元808年,但伊德里斯的儿子伊德里斯二世继承王位后,就把都城迁到了非斯。沃吕比斯利的地位迅速开始下降。但真正沃吕比利斯古城遭到破坏的据说是800多年后的17世纪中叶,阿拉维开始在梅克内斯建都城时,沃吕比利斯古城的一些建筑部件都被拆除,移到梅内克斯用以建造都城宫殿。
而使沃吕比利斯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的是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众多建筑在大地震中倒塌,沃吕比利斯逐渐淡出世人的视线。直到1874年,考古学家发现了沃吕比利斯遗址。1915年,这里开始大规模的发掘。1997年沃吕比利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沃吕比斯利如今只剩下面积不大的遗址,留下残墙断壁,保留较为完好的包括凯旋门,剧场和礼拜堂等建筑遗迹。伊德里斯在这里建都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改动,所以这里的遗迹基本都是罗马时代所建。保存最完好的是位于中轴线上的凯旋门,经历了大地震而依然不到,卡拉卡拉大帝时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
沃吕比利斯保存较为良好的遗迹除了凯旋门就是南边的罗马广场(Forum)和礼拜堂(Basillque)了。这里是当年古城的中心,人们集会的场所。
礼拜堂剩下一面较为完整的石墙,上面开着很多拱门,仍能见到大殿中的石柱基址。
紧挨着礼拜堂南面的是一座位于高台上的神殿遗址(Capitol),几根大圆柱,像是修复过的。
站在神殿台基上俯瞰的礼拜堂遗迹。
沃吕比利斯遗迹中除了这些具有典型罗马风格的石柱和宫殿的残墙断壁外,另一个注目的就是大量建筑物地面上的马赛克拼图。按理,马赛克拼图是伊斯兰教的风格,怎么罗马人也将其融入到建筑中?“维纳斯之家”(12 Maison de Venus)中的马赛克拼画,狩猎女神戴安娜的沐浴图。
要理解这么多的马赛克拼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知道画的是什么,是什么建筑物中的拼画。
还有一个是叫做desultor(地图中的14)的拼画。据说desultor是一种古罗马人驾驭两匹马,从一匹马飞身调到另一匹马上的竞技运动项目。
骑士之家(Maison au Cavaller)的马赛克拼画。罗马人似乎把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都融入到了画中。
水井和浴池。都知道,罗马人爱泡澡。
站在遗迹的中央大道上,俯瞰整个遗迹群,规模算不上特别大,但1800年前的一座古城,彷佛呈现在眼前。
主道右边的大圆柱,就是当年罗马行政长官的宫殿Cordien。
一个叫做柱厅大殿(Colonnes)的遗迹。很难想象这些是1800多年前的原本建筑遗址。在中国,除了长城,我们还没有这么古老的建筑古迹。
回望整个北面遗址区的景观。
43度烈日下,爆嗮2小时,拍片无数,虽然很难搞清具体建筑的功能和艺术,这个摩洛哥最古老的都城遗迹,1800多年前的人类遗产,经历罕见的大地震,保留下来其本身就算是一个奇迹了。
12天探索北非之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