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亚欧非:寻找记忆中的北非谍影


标签:
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摩洛哥旅游马拉喀什旅游 |
分类: 野性的非洲:5国 |
对70年前的好莱坞巨片“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中亨弗莱·鲍嘉的风度和英格丽·褒曼的美丽,哈撒拉大沙漠的绚丽红色,以及舍付沙万的梦幻蓝色的迷恋,是2年前开始筹划北非之旅的主要动机。虽然这22天穿越亚欧非之旅,充满着艰辛和意想不到的困惑,也算是按预定计划一步一步走了下来,了却一个心愿。
相比近一万公里的美洲大陆穿越,此行的路线很短。世界那么大,只是去了一个天涯海角。也远没有西藏阿里大北线穿越和尼泊尔EBC徒步艰苦,但却是至今行程最为复杂的一次远行。不停地转机,中途不断更换交通工具(火车,大巴,跨海轮渡,出租车,黑车,缆车,马车,骆驼……),一路未知数,一路折腾,只因过多考虑队友们的承受能力,搞得精疲力尽,当作自己的一次磨练。
尚未出发,研究了近半年的行程却突然被突尼斯博物馆的恐怖袭击彻底打乱。临时抱佛脚,删去所有突尼斯行程和酒店。为省钱,将多出的时间临时改道两牙,假装文艺青年寻找法朵和弗拉明戈,寻找卡门和唐璜。作为临时补救,从迪拜飞到卡萨布兰卡,再不出境转不同航空公司飞到里斯本(为此无法托运行李),当年“北非谍影”的故事起源也就是为了寻找一张从卡萨布兰卡逃到里斯本的通行证……
迪拜,只是作为选择一流阿联酋航空的唯一中转地,临时决定短暂停留。和想象中完全一样,这个既没历史沉淀也无深厚文化底蕴在沙漠上用黄金堆积起来的城市,一个彻头彻尾的土豪代言人。虽然无法抛开大家独自去体验这家号称地球上最奢华的酒店,倒也没什么可惋惜,这种毫无意义的享受恐怕最多也只能是向别人的炫耀以及拍摄奢华的装潢。
虽然是土豪,迪拜人的素质无疑是阿拉伯世界一流,超越美国的。验证了国民素质基本和人均GDP成正比的自我判断。但也不绝对,否则人均GDP只有5000美元的摩洛哥人的素质远超中国人的现象无法解释。
中国人,如果整体素质再稍微提高点,真的可以扬眉吐气耀武扬威了,连迪拜著名的巨型音乐喷泉表演,也开始学泰国人妖表演,选择张学友的吻别作为音乐。
葡萄牙虽然已经开始没落,但耸立在大西洋边上的大航海纪念碑,丝毫没有因岁月的流失而让人小看这个昔日帝国的光辉岁月。
作为已经运营140多年的里斯本缆车,和旧金山缆车一样,显然已经完全没有实用意义,但是却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成了里斯本的象征之一。若在中国,恐怕已经被拆除十次。
而作为葡萄牙国粹音乐的法朵,如今不仅是游客们夜生活的重要节目,就是本土葡人也是谈论的口沫飞溅。不管是否是三流歌手,投入的表演总能赢得客人的热烈掌声回报。
葡萄牙罗卡角,欧洲大陆最西端,也许这里算得上真正的天涯海角。
也就是为了踏上这个天涯海角,放弃了从里斯本直接坐大巴到塞维利亚而改为租车自驾到法鲁,再换乘跨境大巴。旅行中研究的再细致的攻略,也会出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一次,吃尽了苦头,让一整车长途大巴整整等了我们20多分钟。这次的种种教训,一生只能有一次,也向练就旅行家本领靠近了一步。
头次到西班牙,也只到塞维利亚,但塞维利亚带来的收获绝不仅仅是寻到了卡门和唐璜,也绝不只是看了原汁原味的弗拉明戈,印象更深刻的是塞维利亚大教堂的震撼。
近距离来到了大教堂中哥伦布棺柩旁,瞻仰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正是这些拥有超乎想象意念的伟人,才让葡萄牙西班牙一度称霸世界,其语言至今仍是世界最主要语种。我们的“大清帝国”,正是因为抵制科学,也正是没有这些伟人,如今电视中的不断播放的只是些后宫屁事,长辫子和太监题材。
卡门,总让自己回想起大学寝室中,李克那台破旧收音机中播放的卡门舞剧前奏曲……
从西班牙的Tarifa小镇登上客船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抵达非洲摩洛哥的丹吉尔,肯定会在人生中留下深刻记忆。毕竟人生能有几次穿越地球上最重要的海峡?更何况是跨洲穿越。
摩洛哥,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12天,穿越了大半个摩洛哥大地,亲密接触传统阿拉伯世界的点点滴滴。作为非洲比较富裕,政治比较稳定的国家,摩洛哥人的友好也让人留下对阿拉伯人的好感。
舍付沙万,世界上的三个蓝白小镇之一,一个位于山麓上的小镇,不说是梦幻小镇,也是童话世界。
不去追究整个小镇漆成蓝色的缘由,至少这个独特的颜色,吸引了世界上的无数旅行者和摄影师纷纷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地球上的偏僻小山村。
虽然去了土耳其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还是第一次完整地体验了土耳其浴Hamam。这种看似湿蒸桑拿的传统阿拉伯洗浴文化,在清真寺装饰的浴室蒸房内,让脑海中只露出眼睛的传统阿拉伯年轻女人,为自己作了一次阿甘油搓背,不可思议。
在马拉喀什贾马夫纳广场旁的景观露台餐厅上,拍到的黄昏时刻广场的喧闹照片,是迄今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也为这个非洲商贸最繁忙最大的广场,感到惊叹。惊叹的不仅仅是喧闹和繁忙,也感叹巨大的广场地上竟然基本没有垃圾,还觉得阿拉伯人是野蛮民族吗?
撒哈拉大沙漠,世界第一大沙漠,几乎占据了半个非洲,但其核心地区不是无休止的战乱就是极度贫困,位于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大沙丘,虽然只是大沙漠的边缘,为其独特的红色而感到震撼。
这里的沙丘,原本该地区的土质以偏红为主要特征,在清晨柔和光线的照射下,顺着光线,沙漠呈现出少有的红色景致,而绝非是照片经过PS。
作为人均GDP和中国差不多的国家,摩洛哥的基础硬件(Infrastructure)远远不如中国,前往大沙丘所在的边界小镇梅祖卡,虽然只有不到600公里,需要翻越摩洛哥最高的Atlas山脉,从马拉喀什包车需要整整驱车2整天。
中途停留的荒漠中小镇瓦尔扎扎特,一片贫瘠的红色土地,却有很多精美的古堡客栈。
非斯,摩洛哥第一大古都,历史上摩洛哥几代王朝600多年在此建都,留下众多古迹。而其迷宫般的狭窄街道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挑战。
来到后山拍摄整个古都,数不清的宣礼塔,在淡黄色的古城中,展示着古色古香的阿拉伯世界。
迷宫小巷中的一个屋顶露台,俯瞰非斯民居的抛物线天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皮革制作是摩洛哥的传统手工艺,非斯保留着摩洛哥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传统皮革印染技术。虽然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比现代的好,但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值得保存,非斯的印染大缸也成了非斯的一个亮点。
沃吕比利斯(Volubilis),古都梅克内斯郊外的一个古罗马遗迹,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被摧毁,留下残墙断壁,内部的一些精美马赛克镶画,烙印着昔日罗马帝国的强盛和艺术。
卡萨布兰卡,一个充满幻想和浪漫的名字。如果不是1944年获得奥斯卡三大奖的传世名作的同名电影,也许现在都还不知道地球上有这个地方。但是,现在却很大原因为了它,从地球一端跑到另一端,多少想找点感受。
这家电影从头到尾故事发生地的酒吧,引用了电影中酒吧的原名(Rick’s Cafe),虽然知道电影基本是在摄影棚中制作的,但多少还是能找到一些痕迹和感觉。
老板娘是个约莫60多岁的美国女人,在她四处和客人打招呼之余,搭讪几句,得知餐厅是11年前才开设的。无法得知她的初衷,从美国千里迢迢来这里开设这家西式餐吧,无需置疑也是对这部电影,对这个城市充满着热爱。
结束整个行程返回卡萨布兰卡,在摩洛哥的最后一晚,独自再去Rick’s Café,聆听那首As time goes by ……
详细行程:
D1-D2:北京 --> 迪拜
D3:迪拜
D4:迪拜 --> 卡萨布兰卡 --> 里斯本
D5:里斯本
D6:里斯本 --> 法鲁 --> 塞维利亚(租车自驾,跨境大巴)
D7:塞维利亚
D8:塞维利亚 --> Algeciras(租车自驾)
D9:Algeciras --> 丹吉尔 --> 舍付沙万
D10:舍付沙万 --> 卡萨布兰卡
D11:卡萨布兰卡
D12:卡萨布兰卡 --> 马拉喀什(火车)
D13:马拉喀什
D14:马拉喀什 --> 瓦尔扎扎特(包车)
D15:瓦尔扎扎特 --> 梅祖卡(包车)
D16:梅祖卡 --> 非斯(包车)
D17:非斯
D18:非斯 --> 梅克内斯(火车)
D19:梅克内斯 --> 沃吕比利斯 --> 梅克内斯(出租车)
D20:梅克内斯 --> 卡萨布兰卡(火车)
D21-D22:卡萨布兰卡 --> 迪拜 --> 上海
行程细节点滴和感受,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