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侗寨:真正原生态古村落

标签:
大利侗寨侗寨榕江黔东南自驾旅游 |
分类: 中国古迹名胜 |
在黔东南的几天,翻山越岭千辛万苦,终于寻得一处深山中的原生态明清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榕江县大利侗寨。
榕江县位于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的南麓,都柳江畔,夏蓉高速未开通前,是一个交通极度不便的偏僻山区。从西江前往榕江,询问当地数人都说绕道黔南州府都均走高速,脑袋僵硬,自以为170公里路程不算远,还可沿路欣赏风景,从雷山到榕江县的170公里山路,足足开了5小时直到手脚发软,五脏翻江倒海。难怪当地人听说俺走这条路,都瞪大眼睛觉得为何非得自找苦路。
刚开出雷山县城,感觉良好,一路柏油路,不时出现一些不知名的寨子,哼哼BLUE蓝色男孩,打开窗户,高强度洗肺。
功课做得不够,没想到俺走的S308省道需要翻越在贵州闻名遐迩的雷公山。这雷公山虽然海拔只有2000多,基本都是螺旋山路,阴雨天山上云雾弥漫,能见度不足10米,只得打开双跳,放到S3爬坡挡,紧握方向盘,20公里时速缓慢挪行。
终于翻越大山,进入榕江境内,等待俺的却是坑坑洼洼的搓板路。五脏六肺,翻江倒海。
看到导航上显示还有80多公里,近乎绝望。开的不是越野,普通凯美瑞能否经受这个考验,难道要一个人在荒山野岭独自换轮胎?幸好凯美瑞争气。
下午2:30抵达榕江县,深感这里的贫穷和落后。问了几个当地人,榕江最好的宾馆,侗乡蜜大酒店,也只不过是一个勉强能睡觉的招待所,难道政府官员来榕江都是匆匆而过?
榕江的地标,跨越都柳江的榕江大桥。
榕江街上跑的大都是这样的出租车,想起前年去印度旅行时的情景。都知道贵州是全国经济最落后省份之一,黔东南是贵州的落后地区,榕江又是黔东南的落后县,无疑这个榕江县是一个贫困地区中的贫困县。
黔东南其他几个县大都还能找到一些名气较大的景区,但榕江有名气的只有一个三宝侗寨,位于榕江到黎平县的S308省道的路边,离榕江县城约5公里。
这个三宝侗寨号称“天下第一侗寨”,所有的旅游书都介绍说“全国人口密度第一的千户侗寨”,彻头彻尾的忽悠。国内的旅游书籍都是东拼西抄,毫无价值。
景区内除了一座拥有21层的最高侗寨鼓楼和沿着榕江河岸的一些古榕树外,没有任何可看之处,零零星星一些侗族民宅也已完全汉化,和普通民宅没有区别,实在对不起10元门票。
装成领导下乡去和守门侗妈套近乎,最后得知前行20多公里有个叫做“大利”的纯朴侗寨。顾不上翻越雷公山的疲乏,飞身上车,继续颠簸的山路。不知是祖国实在地大路多还是国产导航实在太差,从出发那天起,黔东南的道路基本只能靠嘴问路。经过一个螺丝桥,总算看到大利的路牌。没想到这大利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喜。
从省道前往大利的山路显然是新修的,虽然窄点,至少路面光滑。
远处山谷中,一片青瓦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也许这才是几天下来辛辛苦苦寻觅的香格里拉。
大利侗寨据说有200多户人家,隐蔽在古树参天的峡谷中,有小溪潺潺流水,没有任何新建水泥砖墙,家家户户都是古老的木造古建筑。
大利侗寨有几座风雨桥,都是保留着完全木造,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味。
一座风雨桥旁边的四合院构造古屋,介绍说是乾隆45年所建,距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保存良好。
四合院中居住着一个大家族祖孙四代,恰逢最年迈的老人独坐门口,和他聊天,普通话标准,原来还曾经是个读书人。
老人只有80不到,看似精神不是太好,不敢久扰。据他说村子没有什么旅行团前来,也常有一些零星客人前来,甚至有老外前来看古屋。给老人留点小钱,保佑老人身体健康。
大利侗寨的青石板路都是精美的拼花,显然是古时所留,在其他古村落中也是少有的。
是侗寨就有鼓楼,大利侗寨鼓楼。过去的侗寨鼓楼都悬挂牛皮长鼓一面,寨里如有重大事项,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故称鼓楼。
眼看时间开始变昏暗,依依不舍告别大利。据说这个寨子还保留着数百颗珍贵的古楠木,不知真假没时间查看。希望这个古侗寨不要被商业,不要旅行团。需要资金宁可募捐,也许这才是保护国内古镇和古村落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