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失落的高棉帝国


标签:
吴哥高棉柬埔寨旅游塔普伦寺旅游 |
分类: 活力东南亚:10国 |
吴哥遗迹,不论是从古迹的规模庞大还是所在国的历史沉淀,都可以用“震撼”两字来形容。只知道这个长期以来饱受外敌入侵和“红色高棉”残暴统治下的柬埔寨,现在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但吴哥故城所留下的震撼古建筑,让我们领悟这个昔日统治着大半个中南半岛的高棉帝国的强盛和对神灵的强烈信仰。
去吴哥因故屡次推延,此行为防下雨影响拍摄,特意比常规三天行程多留了一天做预备。携程的机票酒店自由组合的自由行产品,在全国的各大旅行社中应该是做得最好的。杭州经香港转机,暹粒入金边出的8天行程虽然花费不低,暹粒入住的Angkor Sayana Hotel也算相当精致和舒适。
在杭州机场出境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进入柬埔寨,落地签倒是相当方便,基本是交钱拿证,十分钟搞定,只是护照盖完章总是迟迟不给,“小费小费”。几乎每人都要孝敬1美元。处处索要小费的埃及,边防官员也不敢公然索贿。
吴哥(Angkor),昔日(802-1397年)高棉帝国的首都。吴哥故城遗迹散落在暹粒(Siem Reap)北郊的茫茫丛林中,战火和700年的岁月流逝,如今人们无法准确计算出这个曾经叱咤中南半岛的高棉帝国首都的面积。据说大致相当于纽约5个主城区的面积,居住着75万人口的世界大都市。
吴哥故城的古建筑基本都已在战火中变成残墙断壁乱石堆,600多处建筑遗迹中人们基本只去暹粒周边的十几处,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走完。三天通票40美元,国内半天走完的景区都要这个价了。
吴哥王城:
吴哥城(Angkor Thom)在9世纪吴哥王朝的初期便已开始陆续兴建,前后延续400余年直到吴哥王朝最伟大的国王闍耶跋摩七世登基,高棉帝国达至顶盛,兴建了八戎庙,整个辉煌吴哥城的建设才大功告成。吴哥城是一座边长为3公里的正方形城堡,城墙高8米,外面是宽100米的护城河,开有五座塔形结构的城门(东南西北和胜利之门),每个城门塔身为四面佛。
跨越五座城门护城河桥上两侧的守卫神是贯穿整个吴哥宗教建筑中的核心人物,印度神话“搅拌乳海”中的善神“提婆”(Devas)和恶神“阿修罗”(Asuras)分立两侧怀抱神蛇,只有南门保护的最好。
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以外,位于东南角的胜利之门,顾名思义是迎接打仗胜利者凯旋归来之门,遗憾桥上两侧的提婆和阿修罗雕像基本都已毁坏。
巴戎寺:
吴哥城的核心建筑,正中央的巴戎庙(Bayon),直到开始建城400年后,伟大的闍耶跋摩七世建造了这个被称为“高棉的微笑”的不朽之作。
巴戎寺的外观结构几乎与比之早20多年建成的吴哥窟一模一样,显然是参照了吴哥窟,但吴哥窟是印度教寺庙,而巴戎寺是佛教寺院,是因闍耶跋摩七世信奉佛教。巴戎寺建在三层平面基台上,中心为同玉米棒外型的中央塔,代表须弥山。
围绕着中央塔的四周和各层基台围廊上,耸立着的49座塔群,外加5座塔门共54座佛塔,代表当时高棉帝国所统治的54个省。这些头顶莲花的四面佛塔,据说是闍耶跋摩七世和佛陀的融合体的化身,微笑着俯看着四周,是为“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的外回廊和内回廊壁上,均有浮雕,规模没有吴哥寺大,不太引人注目。内层回廊主要为印度神话和宗教故事,外层回廊从战场厮杀到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图景,仍在修补复原。吴哥遗址在入选世界遗产后,由于修复和维护工程花费巨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集世界一些国家进行援助修复,作为吴哥王城的核心建筑,巴戎寺的修复工作由日本承担。
八芳寺:
吴哥城(也有Angkor Thom英译的“通王城”称呼)除了核心的巴戎寺外,其余几个建筑规模都很小,拍点也不是很多,大多人都是走马观花附带而过。八芳寺(Baphuon),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在位期间兴建,历史上第三座吴哥城的中心。
八芳寺建在一个五层的矩形沙岩基底上,一、二、三层周围有沙岩廊厅环绕,是第一个石头廊厅和中央石塔一起出现的建筑。炎热的天气登顶八芳寺,相当费力。
王宫:
八芳寺的北侧,就是称之为王宫的地方。王宫原本有围墙,但基本都已坍塌,只留下一个小型的东城门。
王宫中的建筑也基本不复存在,据说王宫的建筑都是木造,完全在战火中烧毁,只有一个叫做“空中宫殿”(Phimeanakas)的寺院。
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巨大通王城外围暹粒河畔的一个非常不起眼供奉湿婆和毗湿奴的小神庙,很多游客很可能都直接PASS,这是中国政府负责援助修复的庙宇。
塔普伦寺:
游览吴哥故城,通常人们采用小圈和大圈两条路线,分两天进行。最主要的寺院,除了吴哥寺和巴戎寺,应属塔普伦寺和圣剑寺。塔普伦寺(Ta Prohm),原本是一座长1000米宽600米的长方形城垣,阇耶跋摩七世为安放其母亲的骨灰而兴建。
塔普伦寺除了因性感女神茱莉亚安吉丽娜在此拍摄“古墓丽影”而闻名外,寺院的建筑被一种称为蛇树的卡波克(Kapok)树所盘踞而成为千古奇观。
塔普伦寺因蛇树缠绕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因此所见到的塔普伦寺毁损的情况相当严重,目前只剩下长,宽各为40米及30米的内层围墙。
塔普伦寺的塔门拱梁和回廊中,有大量仙女Apsara的浮雕。这位印度神话中由“乳海翻腾”而从海底腾空而出的美丽仙女,圆滑的乳房,是柬埔寨美女的化身。
不知这位是现代Apasara仙女从天而降,还是安吉丽娜二世再来拍摄古墓丽影续集,灰暗背景下的鲜艳飘逸。
巴肯山:
巴肯山(Bakheng),因日落观景台而闻名。然而,这里绝非观赏日落的好去处,人山人海,却无壮观日落景色。换个角度,拍摄夜幕下的巴肯寺和客流。
巴肯寺(Phnom Bakheng),是供奉湿婆的寺庙。早在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后最早在巴肯山上建立的一处皇家寺庙。
圣剑寺:
圣剑寺(Preah Khan),是阇耶跋摩七世为其父亲耶输跋摩二世而建造。传说中,耶输跋摩二世给了阇耶跋摩七世一把圣剑。圣剑寺也是一座长800米,宽700米的长方形围城,开有四座城门。东西两城门外侧的参道上立着怀抱长蛇搅动乳海的提婆与阿修罗。
在东入口附近的一座两层建筑物,像是一座古罗马建筑,相传是用来存放圣剑的。
圣剑寺内石门上方的拱梁上装点着无数的Apsara仙女的舞姿,姿态曼妙。
皇家浴池:
皇家浴池(Sra Srang),长达800米,宽400米,至今还蓄着水,说是国王的专用浴池。入浴怎需如此之大,让人匪夷所思。西边的水池旁,耸立着两座石狮,原本是拍摄浴池的好场所,遗憾正在修复。
吴哥寺:
巨大的吴哥遗迹群大都已经消失殆尽,由于没有确切文字记录,人们已经无法得知原先的故城中哪个庙宇是王者。在现残的庙宇中,吴哥窟(Angkor Wat)无疑是保存得最好最大,也是最靓丽的寺庙,更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
吴哥寺,也称“吴哥窟”,“小吴哥”。原名是Vrah Vishnulok,意为“毗湿奴的神殿”。12世纪初,苏耶跋摩二世花了约35年倾国之力建造了这座雄伟的庙宇。如今柬埔寨人把它印在国旗上,成了柬埔寨人最引以自豪的国宝。
吴哥窑的外围是东西1.5公里南北1.3公里河宽190米的方形护城河,围绕着一片绿洲。如此之宽的护城河,在世界上所有建筑中也绝无仅有。
和整个吴哥故城的其他所有朝东的寺庙不同,吴哥窑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寺庙,为此有人说吴哥寺是苏耶跋摩二世的陵墓。也正是因为其朝西,是拍摄日出剪影的绝佳之处。
吴哥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由三层回廊和台基围起的须弥山金刚坛。最高层耸立着五座宝塔,排成五点梅花式,每座塔内设有神龛。42米高中央塔,供奉毗湿奴。
走进吴哥窑,巨大的金刚坛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和敬畏。去过的地方中,用“震撼”两字来形容的人间奇迹,除了埃及金字塔,卡纳克神殿,西藏阿里的古格遗址外,就是这吴哥寺。
吴哥寺所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其巨大的金刚塔所带来的敬畏,也因为整个建筑中无所不在的精美浮雕。吴哥寺的浮雕以外层回廊中的雕刻最为波澜壮阔。数百米的浮雕长廊,虽然我们不知道两部著名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而难以理解,但如果去吴哥,起码我们事先要略为知道一点有关“搅拌乳海”的神话故事。
“搅拌乳海”,也叫“乳海翻腾”,印度著名神话之一,是善神提婆和恶神阿修罗为取得海底中的“不死甘露”,齐心协力,提婆和阿修罗各站一边,以蛇为绳索拉动被蛇缠绕的曼茶罗山,搅动大海。毗湿奴化作一只海龟,坐在中央作为搅动的支点。不仅吴哥寺的外回廊中“搅拌乳海”占据了整个八分之一墙壁,吴哥文化中的很多精髓都是围绕着这个故事。5张拼接仍然只能拍摄一小段。
崩密列,女王宫和吴哥参考信息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