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礼记

(2008-02-12 19:24:1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俺老家山东,用全国人民的话来说,那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于是乎,“礼”在家乡便有了独特的讲究。“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在老家尤其适用。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宴请,有调查显示山东的宴请是最讲究礼仪的, 什么娘生日、孩满月,温屋(乔迁新居)、抹泪(家有老人去世),结婚、升学都少不了宴请,并且宴请上繁文缛节最为细小而又意义重大,多是关于敬酒的。所以,当年俺寒窗苦读,“中举”进京时在欢送宴上被灌的说了胡话也就不难理解了。以上是引题,其实今儿真正想说的是,今年过年回家时发生的一个与“礼”有关的趣话。

逢年过节要送礼是县城老家的习俗,尤其是八月十五和过年。每逢这两个大节来临,放眼望去,街上跑的多半儿是提着花花绿绿的礼品盒子奔波于街头巷尾的送礼人。尤其是在“要害”部门的家属院里,经常见到送礼的一波刚走一波又来。

老爸是地税局的,每逢两节也有一些托老爸办事儿的拎着大包小包来送礼,但因老爸只是个普通科员,所以门前还算清静。而我们家楼道对门的李叔叔是局里的办公室主任,他家一到过年,没别的事儿,从大年二十开始,晚上就挨个儿接见送礼的人。开门、关门,打招呼、送客人,就只听楼道里乱怏怏地不时想起“慢走”、“再来”。有时羡慕的老妈过年总不忘数落老爸,“瞧人家……”

今年回家后,在“新桃换旧符”——贴换对联时,突然发现对门的门缝里插满了各类小广告,好像许久都没人出入的样子。一问老爸方知,对门儿已于年前乔迁新居,在附近花了60多万买了一个独门小院,两层的小洋楼。老爸的工资标准我是清楚的,虽说李叔叔是办公室主任,但他比老爸年轻许多,工资应该和老爸相差无几。李叔的爱人也只是一个普通医务人员,凭借两人的工资能够住上小洋楼实在是不敢想象。更让人咂舌的是,中秋节回家时刚听说他的儿子没有考上大学,正四处托关系呢,年终回家却得知人家一下留学法国,飘洋过海上大学去了。想想那个憨呼呼、见了面都不会跟人主动打招呼的大陆落榜生,几年后将以“海归”的身份回国,不禁让人哭笑不得。

人搬走了,今年楼道里该安静许多了吧。可没曾想到,信息社会里就有人信息太不发达,仍提着大包小包的“××金”“××液”之类的,趁着夜色,在晚上新闻联播演完之后爬上了楼;等按了半天对门儿的门铃之后,又都不约而同地掉转方向按响了我家的门铃。于是乎,从大年二十到二十九,老妈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送礼者。“李主任是住对门吗?”“李主任搬家了?”“你知道李主任的新家在哪里吗?”“能借你家电话用用吗?”“……”

统计了一下,年前,老妈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慢走”(肯定不会说“再来”);而老爸最得意的事是,等老妈打发走了送礼者,一脸坏笑地说:“你瞧,收礼也不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