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我》:人性本善本恶?
(2014-03-09 20:44:36)
标签:
郎启波来过后人虚名悲剧娱乐 |
黑与白有明显的具体界限吗?这对立的两者的边界在哪里?在古老的《三字经》里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后人在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展开过无数的讨论,但终归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定论,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判断。
吕克·贝松自编自导,黑帮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监制,“两帝一后”罗伯特·德尼罗、汤米·李·琼斯和米歇尔·菲福的主演阵容,就让《别惹我》这部中文片名有些萌的电影具备了足够的号召力。正是这部冠以“黑帮喜剧”的电影,在观影的同时却让我的内心泛起善恶的思考:善或恶是对孪生兄弟,譬如萨达姆之流就曾“合法地”掌权和杀戮,譬如希特勒所谓“合法政府”下的大屠杀等等……又或者,曾背负“罪犯”的名义被彼时的南非执政者羁押多年的曼德拉。电影时常会提供或开启我们思考及再认识的窗口,这可能是电影之于我最有趣和有意义的地方。
《别惹我》由黑手党成员弗莱德(罗伯特·德尼罗饰)的一家人加入证人保护计划后的遭遇的种种展开故事的讲述,在黑色幽默的外衣包裹下,其实描写的是一个让人倍感悲伤和沮丧的故事,尽管吕克·贝松将此处理得有些轻描淡写,但实际上却也加剧了观者内心的无奈和无力感。准确来说,《别惹我》故事的背后其实深藏着的是亚文化圈与主流文化圈交融的冲突矛盾,这与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萨义德回忆录《格格不入》的内核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一贯以为,喜剧只是手段和途径,喜剧之外和背后的表达才真正是创作者的本意,如果你愿意去想起自己曾经观看过的喜剧,其背后往往隐藏着的是深深的、淡淡的忧伤,或者根本就是一出悲剧。
从吕克·贝松电影之路走来,看得出他的电影轨迹里,既有连贯性的自我突破,亦有他在每个时间段里对于人生对于人性的思考的变化的不断完善和修订。《别惹我》所呈现出来的成片的举重若轻带来的误解和争议不会缺少,但这并不妨碍未来梳理吕克·贝松的其人其作的时候重新得到审视并肯定。
既然聘请了黑帮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坐镇担任监制,影片从题材到制作的全过程自然少不了他的印记,这或许是吕克·贝松向其致敬的更好方式,还有什么与自己敬重之人合作更值得称道的呢?与中国电影规则不同的是,欧美电影体系里的监制绝非只是挂个虚名,这本身也说明马丁·斯科塞斯对于吕克·贝松及该故事的真正认可度。
弗莱德一家的无论怎样努力,他们始终没有被接纳和融入,他们最终将走去哪里?对于他们,也绝非是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去定义就可以的,或许,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只是来过而已,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往往也只是来过罢了。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给自己设定的底线在哪里。(郎启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