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启波
在我的好友兼优质诗人乌蒙的微博简介里,只有简单的一句“是天才把自己变成天才”,看到这话的时候,我禁不住为此叫了个好。《天才进化论》所彰显与标榜的个性化教育,在我的理解里,我更愿意会是帮助天才把自己变成天才的一种可能。
作为补充的营销手段,继2012年学大教育选择与灵思沸点合作的情景网剧《天才进化论》在第一季大获成功后,今年蓄势推出第二季,并在制作和拍摄上力求更为精致和好看。情景剧作为影视剧的一种,正是因其贴近生活和幽默欢乐成为经久不衰的一种形态,也正是因其抓住了当下人最为关心的家庭和孩子问题。
自打实施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成为中国社会家庭人群构成的常态形式,各种宠爱呵护娇惯比比皆是,长辈们随之而来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也使得如今的孩子们承受着过多不属于他们年龄的重负,过早失去的童年好比北京的春天般短暂到几乎没有一般,最终都成为教育流水线上培养出来的产品一般,逻辑思维模式言行举止近乎程序般被设定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机械化进程,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将一批又一批的天才直接给干掉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恩赐”,我不记得这是谁说的,但这绝对是不二真理,既然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就不应该被机械化的流水教育给打磨成为一样的人。教育体制的改革业界和社会各界呼吁了多年,却不见有关部门有真正作为,就连基本的对于孩子的营养改善问题,还是民间发起的“免费午餐”推动了进程,更别说那落后的填鸭式教育了。
和第一季相比,《天才进化论2》除剧集集数仍为10集外,在人物的设定上有了很多改变,三名孩子的背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都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意义,既有富二代,有家长崇尚“狼性教育”,还有传统语境下做惯了“班干部”者,老师的扮演者则选择了知名度较高的相声演员高晓攀和主持人茅圆君男女搭配,剧作透过轻松的叙述方式和戏剧冲突,既把学大教育擅长主打的“个性教育”的理念软植进去,同时也向观众分享了“个性教育”和“因材施教”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
当然,这所谓“个性教育”尽管在目前教育体系下对于传统教育方式有莫大的不同,但其目的仍然未脱离对于“成绩”提升的需求,这一点仍是遗憾。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教育都不再以成绩论英雄的时候,才真正是善莫大焉。《天才进化论2》或许能给为人父母者一些启发,或许也能给那些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一些触动,或许才是本剧最大之社会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