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启波
“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里,他是这样去要求演员的。
事实上,除了演员,其他艺术工作者又何尝不需要同样看似简单其实严格异常的要求呢?在和朋友无意间聊起谭晶时,我想起了上述这本书,并由此延伸出来说说谭晶和她这个人。最先知道谭晶,是一首叫《一天更比一天好》的歌,那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四处为生活奔走在异乡,这首歌曾经激励着无数在外打拼的人,用当下的话来讲,那就是这首歌在当时传递的是一种叫正能量的东西,让人看到希望或可以继续怀揣梦想。那个时候,港台的歌手也正是在内地红火的年代,也是前辈风头很劲,而新人同样辈出的年代,其中自然也有不少是昙花一现,最终能留下来的,不用想也知道必然是有实力和坚持下来的人。
谭晶便是当时的新人里最终留下来的人。然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出道多年,谭晶在这圈子如此纯粹,没有负面新闻,也没有任何炒作话题,就这样一个人缘何当红不让?好声音和自我的高要求,这个理由恐怕是最有力的理由了。也许,她天生就是一个歌者。2006年无疑是谭晶事业的一个高峰,当年9越在举世闻名的音乐盛典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和谐之声——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这也标志着谭晶的音乐从此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那一年,音乐界还有个名词叫“谭晶年”,便足以说明一切。
音乐是一个神奇的事物,基本的音符只有七个,而就是这简单的七个音符,创造和延伸出了无数的伟大和杰出。音乐最为奇特的,便是通过它可以表达出人类一切情绪和追求,当然也包括颓废和伤感,正是因为音乐的丰富和特别,才演绎出如此丰富的类别,而作为歌者的人们,因为其个人的风格和作品类型同时得以分类。谭晶的声线出色而个性,也是谭晶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或许又因为她曾涉足或接受过美声、民族、通俗的训练,让她在经过历练之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也是让自己最为舒服的演唱方法,这点也是其之后成功的关键。
再后来,影视剧主题歌的演唱,尤其是在歌剧及音乐剧领域的涉猎,更是让谭晶的好声音和声线找到了绝佳的出口,无论是歌剧《木兰诗篇》、音乐剧《狂雪》、《茉莉花》,又或者是歌舞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谭晶的表演堪称惊艳而又不落俗套。而她2011年11月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唱会,更是为其赢得了“东方布莱曼”之美誉。回顾谭晶的音乐人生,无论其扎实的唱功和空灵的声音和踏实的发展轨迹,用音乐是其生命来形容也不为过,而正是这种专注于音乐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行动,无一不体现出其作为歌者的自我修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