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教育”不如好“引导”

(2012-06-26 14:59:18)
标签:

教育

引导

孩子

育儿

撰文/姜汉忠

我喜欢阅读,更喜欢逛书店。小女两岁多的时候,我就带着她去书店,到了书店,这儿看看,那儿瞧瞧,虽说什么也看不懂,但是书店的印象却留在了她脑海中。不论是下班回到家还是平时在家休息,我也多半是报纸图书不离手,女儿也照着我的样子,看她能看的书,比如童话书《舒克和贝塔》和《米老鼠和唐老鸭》。

女儿上小学、中学时,到了星期天,我说去书店,她时常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跟我一起去,而每次都会“满载而归”。她自己有时候也去书店,买回一些自己喜欢的名家散文,只要是买书,我们从来不吝惜给孩子花钱。上大学以后,每次从外地回京,她都会找旧日同学聚会,而聚会地点常常安排在书店附近,聚会完了顺便看看书店。

 

不光是读书,生活也是如此,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女儿一岁多学会吃饭,那时候我们注意用行动引导孩子善待每一粒粮食。每次吃饭,我们自己碗里的东西总是吃得一干二净。其实,这也不是我们刻意所为,直到今天我妻子和我吃饭都是这个习惯。刚开始是我们给女儿盛饭,多了少了把握不准,她难免会有剩下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虽然不高兴,但是也不会说她什么,更不会强迫她吃光。面对这种情形,女儿的表情会让人觉得她很不好意思,请求妈妈替她吃完。长大了,自己可以料理自己的生活了,女儿也是时刻注意节省。三四年前她上大学的时候,一天吃饭只花五块钱,我们让她别太“抠门”,可是女儿却说“够了”。如今在美国念研究生,尽管享受全额奖学金,她却依然很节俭。刚去的时候,她租的房子是每月四百多美元,住了不到一年,就换成了每月二百多美元的房子。我们现在跟女儿每次通话,生活上不要太“抠门”总是我们优先谈论的话题。

 

实践告诉我们,引导是一种渐进自然的培养方式,而与之相对的“教育”则往往是一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且带有灌输性质的培养方式。适当的引导产生的效果可以扩及其他方面和其他人生阶段,而“教育”则只能是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人生阶段而言,引导往往发生在孩子刚刚出生洁白如纸的时候,而“教育”则通常是孩子长大之后很多方面经过引导已经大体固化了的时候。两相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当然,仅就“引导”而言,也是有多有不同的,一般来说,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自身的行为引导效果最好,其次是经常跟孩子打交道的人的行为,再次是历史人物事迹以及他们的至理名言。对孩子来说,最无效的引导就是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口头规劝。


实际上,每个孩子出生以后都会受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引导,引导得当,孩子幼小心灵打下健康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即便遇到一些不良的东西,那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原载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日《中国学生健康报》第五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