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壳”性专业还是少点好

(2009-11-18 20:53:39)
标签:

高校

专业

就业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文/姜汉忠

 

前几天有一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跟我聊天。我知道她在找工作,就问她进展如何。她说每天都在找信息,投简历,可是至今还没有“对上眼”的。说到找工作的体验,她告诉我,找工作不光是不容易,而且还挺熬人。

 

上月底这个月初,我去日本和韩国访问,那里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找工作自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我早几年听说,在韩国大学毕业后,不能很快找到工作的占七成。我问一个韩国朋友这个说法是否靠谱,朋友说她对此有同感。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不好找工作呢?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自然不能小看,可是大学里学的一些东西不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一个大问题。上周末从天津过来一个年轻的朋友,她是学版权贸易专业的。她不仅要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着急,还要为将来找工作费脑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她所学的专业与社会需要有很大的距离。

有人会说,很多出版社都有版权贸易这个工作,既然是学版权贸易的,去出版社从事这项工作不就齐了吗?表面看来,学校安排这个专业和出版社的工作确实有相同之处,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在我看来,社会上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外壳”和“内瓤”构成。大学或者研究升阶段设置的“版权贸易”不过是出版社中“版权贸易”的“外壳”,谁都知道仅仅懂得“外壳”是无法胜任工作的;相反,对“内瓤”十分稔熟,即便对“外壳”不了解也能开始工作,只要积累相当的经验,“外壳”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今大学或者研究生培养中设置了不少这种“外壳”性的专业,比如新闻、编辑、管理等。这类“外壳”性的专业更多地是经验性的东西,没有相关的经验积累,仅靠课堂和书本是不灵通的。天津的那位朋友要写论文,写什么呢?最终决定要写跟版权贸易有关的一些技术问题,可是一个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写什么?怎么写?真是难死人了。

《北京晚报》今天报道,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截止到今年八月三十一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全员初次就业率为百分之九十五点四一。所谓初次就业率包含已经报名考研、出国、自主创业、签署三方协议、灵活就业等就业形式,只要有出路,就都被视为就业。从就业情况看,高校中各专业的就业率很不平衡,一些新设置的专业还有法学、管理类等高校普遍设置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这些专业就业率不高。从上面报道来看,如果剔除考研等形式的出路,真正就业的恐怕要少很多。

 

普遍设置的专业,基本上都是专业设置门槛低的,比如外语专业、新闻、编辑。如果一个专业设置需要的师资和设备要求高,就不会有那么多学校在争相设置。什么专业才具备这些特点呢?我看多半是文科专业,也就是我所说的“外壳”性专业。“外壳”性专业设置越普遍,从全国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越低。从另一个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前所未有的挑战跟这些大而无当的专业的“遍地开花”有很大关系。

《北京晚报》报道说,北京市有关部门要求各高校明年加强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研,对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及时进行调整。就业情况将是评价高校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标,还是各高校、各专业招生计划分配的指标。这将意味着就业不好的高校和专业将面临减少招生乃至停止招生的局面。

设置专业上,高校一味地赶时髦,一个劲地攀比,对毕业生而言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他们就业的难度,让社会平添更多的“待业青年”。一句话,在如今这个全社会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伤脑筋的时候,制造这些“待业青年”的高校也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多从自身找些原因,不仅要从教育和教学上找,还要从专业设置上找,少设置一些“外壳”性专业,也就会为少培养一些“待业青年”作出贡献。

 

二○○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
如需转贴或者转载,请您拨打电话010-68996306或者按照公告栏上的其他方式与我联系。未经许可擅自转贴转载的,本人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