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男孩造句母亲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撰文/姜汉忠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本来应该说点让孩子高兴的事情,可是有个令人震惊的事情还是要抓紧时间说了为好。
多年前,我从我妻子那里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有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在家里无意中说了一句“活着真没意思”。听了这话,我深感震惊,小小年纪竟然萌发厌世的想法,真是不可思议。如今,看了凤凰网上的一则报道,我大概要用“可怕”这个字眼儿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了。
海南省海口市有一名九岁的小学生造句的时候写了这样两句话:“如果我有一颗炸弹,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报道说,这个男孩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孩子的母亲怕孩子学坏,经常用责骂与唠叨的方式纠正孩子身上的小毛病,让孩子感觉在家中没有自由,处处受限制。这种积压已久的情绪让他开始对母亲和学校产生仇视心理。还有一个男孩十二岁,父亲平时忙生意,见到孩子就知道多给钱。结果孩子养成了跟同学攀比的习惯,买东西一概是名牌。后来当父亲的发现有问题就不给孩子零钱,可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偷着给,于是父亲在孩子面前成了“仇人”。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表示,如果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羁,不愿跟家长说话,甚至仇视父母,父母就要警惕了。因为十多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仇亲期”,而对孩子这种特殊的心理时期,多数父母却浑然不知,只是一味地对不听话孩子进行责备与打骂,这样便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这方面,血的教训还真不少。
去年一月,江苏泗洪县发生一起惨案,一名十六岁初中生因在网吧玩游戏回家晚了遭到母亲的斥责与殴打。不堪忍受的男孩手持水果刀疯狂地将母亲捅死,随后自己也跳楼身亡。据邻居介绍,男孩四岁那年父母离婚,男孩归母亲抚养。母亲平时忙做生意回家少,只好在物质上给儿子以最大满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与此同时,母亲对男孩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近乎于苛刻,稍有不满对其不是打就是骂。上初中后,小男孩迷上网吧,学习一落千丈,加上周围人的鄙视,性格越发孤僻、执拗。
去年十一月,新疆石河子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花“雇凶”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个家庭也是单亲家庭。“那时,我只想好好心疼我爸爸,我厌恶妈妈。我恨妈妈。我想让妈妈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小女孩告诉小伙伴,说她母亲不称职,经常打骂她,还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情。小事积少成多,最终就会酿成大事情,果不其然。
还有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把母亲给杀死了。上初中的时候,这个孩子很优秀,到了高中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母亲就看着他,剥夺他一切空间——跟同学交往是浪费时间,打球是浪费时间,看电视是浪费时间,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他对母亲这样一种教育虽然很有意见,可是每次都是忍了又忍。有一次,吃完晚饭,母亲又说起高考,不他让干这个,不让他干那个,男孩子真是烦透了,腾地怒火中烧,丧失了理智,拿起榔头把母亲给敲死了。
看完这几个例子,我们不妨可以总结出几个共同点。一个是爸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整天忙自己的事情,不是生意就是工作,无瑕跟孩子交流,因而不用说对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就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般规律也是知之甚少。第二个共同点就是,跟孩子交流时间的欠缺统统用金钱来弥补,一旦发现孩子发展倾向有问题,立刻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从而让孩子心底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第三,这些孩子多半是性格内向,行为孤僻,少与人交流。第四,也是最要紧的一点,在父母面前,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说没有自由。不论是写造句要“杀死”母亲的九岁男孩,还是另外几个案件中的孩子,其命运大同小异,不是经常遭到父母的痛斥与责骂,就是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一方面,十来岁的孩子面临“仇亲期”,需要父母调整与孩子的关系,让其顺利度过这个过渡阶段。相反,很多父母不仅不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反而变本加厉,不是简单粗暴,就是限制孩子的思想和生活。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加重孩子与父母亲的隔阂,最终让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选择了错误的道路。
当然,这还不够,在很多父母的心中还有这样的心态,反正我们是他父母,他就得听我们的,我们是他的绝对领导者,说一不二。说到这里,我有一句话不得不说,那就是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血缘关系能代替一切吗?说白了,人与人的关系靠彼此相处,即便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不例外。我年轻的时候工作单位有一位女同事,孩子诞生后不在自己身边,四五岁才回来。不仅孩子对她毫无亲情可言,她对孩子也没有一点母子感情,结果“虐待”孩子的事迹通过报纸传遍了祖国各地。
正确的做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理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两者处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地位。不仅如此,还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如果你是孩子,你的父母对你这样不近人情,你该当如何是好?
总而言之,孩子造出如此“雷人”的句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懂得如何跟我们的孩子相处,不懂得如何跟他们对话。如果这件事能让处于类似情境的父母乃至祖父母有所醒悟,我想孩子的未来还是不错的。
二○○九年六月一日
————————————————
如需转贴或者转载,请您拨打电话010-68996306或者按照公告栏上的其他方式与我联系。未经许可擅自转贴转载的,本人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手机肘”损伤神经》、
《玩耍能教给我们什么?》、 《五招预防男人骗老婆》 、
《女性身体的五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