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汉忠
姜汉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73
  • 关注人气:24,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没激情结果会怎样?

(2008-07-25 22:31:07)
标签:

生活

激情

目标

无聊

文化

分类: 人生启迪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思想渗透的领域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而功利色彩的加剧往往使人们对很多事情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从而失去了做事的激情。缺少兴趣和激情做事情,往往心思不在做事上,事情也就很难做好。越做不好越着急,到头来,眼睛盯住的除了结果没有其他。如此恶性循环,事情越做越不好。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年轻人接触不少。按道理说,年轻人走入社会时间不长,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讲是很新鲜的,不论做什么应该是激情四射,兴致勃勃。然而,我们看到的与我们想象的却是两个情景。不少年轻人,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或者是久闯江湖的老手,对很多东西都焕发不出应有的兴趣。不仅没有激情,没有兴趣,反而他们对他人、对周围环境抱怨多于适应,懒惰多于进取。不光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就连一些十二三岁的孩子都发出“没劲”的感叹。我有一个亲戚,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说“活着没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大人们好好深思一番。

面对这种情形,我首先想到的是,这种心态对他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什么都不想做,但是却什么都想得到。若是有一天他们想做事的时候,他们也认为只有自己才行,然而实际上却是眼高手低,很多事情根本干不来。更有甚者,由于无所事事或者闲得无聊,他们所能做的只剩下走街串巷咬耳朵传闲话,最终沦为不受欢迎的人。

生活失去兴趣,做事没有激情,终日无聊闲荡,日子真是难熬!如果一个生命到了这个份上,用一句现成的话形容,那就是行尸走肉一般。既然是没有了生命、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激情,活着自然是很无聊的。当然,不光是我们旁观者觉得无聊,当事人自己更觉得百无聊赖。

每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总是情不自禁想说上几句,如此生活要到哪年哪月。可是人家却说,他想改变,但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无法改变,既然无法改变,索性就不去改变,迁就自己那根懒惰的筋。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呀!这不是混吃等死吗?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个报道,那上面说,一个美国八旬老人,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最终获得哈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毕业证书。这不单单是一条异域新闻,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伊丽莎白·麦克尼尔如果没了对生活的兴趣,没了学习的渴望,没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不曾情绪高昂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她怎么会有今天的收获呢!老太太的心气很高,她还要学习导演课程呢。实际上,老人家学习不是为了弄个文凭,更不是为了改善什么待遇,说白了就是一个目的,让自己的生活有奔头。

我自己也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当你对生活充满渴望、满怀激情的时候,很多事情做起来,愉快的体验多于实际的追求。其结果你不仅可以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而且还能得到看得见的成果。我今年已经年逾五旬,照很多人的说法,我应该是一个不懂电脑、不会发邮件、不知道网络语言是什么的人,一个完全落后于时代的人。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那些东西对我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我还可以利用最先进而又时髦的方式与年轻人交流。然而更要紧的是,我的年轻朋友没有一个将我视为五十岁的人,反而将我当成他们的一个兄长,一个无话不说的大朋友。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对很多东西都怀有深厚的兴趣,不仅对我所从事著作权贸易业务兴趣多多,我还对相关的法律、对中国和外国的语言、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养生保健、对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学问、对口才的研究,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一个朋友对我说,我这种年龄的人应该是洞悉世事而感官麻木,阅历丰富而没有激情。我却不然,我的感官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敏感性。这一切都源于我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都有赖于我对未来的一种热烈追求。

二○○八年七月廿五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