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作权贸易的支付问题

(2008-06-18 16:29:57)
标签:

贸易

支付

货币

贬值

物价

文化

分类: 版权贸易

从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快速升值,如今已经进入“六”时代。与此同时,国内消费物价指数也是节节攀升,二○○七年全年平均上涨百分之四点八。截止 五月十五日,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增幅百分之四点一。从二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连续三个月都在百分之八点一上,四月份达到了百分之八点五。

 

就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而言,以上讲的都是全国平均数。如果将北京这个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的数据拿来看看,增幅就大多了。二○○七年,北京全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百分之二点四,其中食品上涨百分之九点二,食品中上涨最猛烈的是肉禽制品,百分之二十八七。今年二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消费物价指数增幅都在百分之六以上,四月份食品增幅达到百分之二十一点六。

 

写著作权输出的文章先说一大堆物价数据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实际上不然。要知道,我们的著作权授权给海外的时候是要收取使用费的,一有使用费就不得不与货币打交道。目前,国际贸易通常都是用通货结算、付款的,著作权贸易也属于贸易,自然不能例外。如今人民币升值,自然对著作权输出影响很大,只是著作权输出的价值不如有形商品量大价值高,不太为人们所重视罢了。本人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正是这种所谓的“微不足道”引发的。本来著作权单品种标的额就不高,如果我们再不精于算计,如果再缴纳代理费以及所得税,著作权销售所得也就所剩无几。在我看来,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理清楚。

 

说起来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关键之处在你用何种货币来标价、结算、付款。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用美元标价、结算、付款,如今美元走势持续疲软,用美元结算、付款的石油价格就大幅度上涨。图书的著作权贸易可不像石油生意,涨价的可能性比较小。前些时候,我跟台湾的一家出版公司订立了授权合同,对方依然是过去的一千美元报价。两年前,一千美元相当于八千多人民币,如今不到七千元,一下少了一千多块。我跟对方提出涨价,对方根本不接受。考虑到“走出去”的战略,我们不得不接受对方的报价。原因很简单,不接收这个价格,对方就不做了——我们销售的毕竟不是石油一类的紧俏商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对方加快支付速度,减少两者的时间差,这样我们收到美元之后便可以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以减少美元汇率下跌带来的新的损失。

 

有些情况下,合同用美元以外的当地货币标价、结算。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处理一些。前不久我们跟印度尼西亚的一家公司洽谈了五本书的授权合同。对方报价一出,我们就提出了用欧元或者日元等坚挺货币支付的问题。对于用当地货币标价、结算的出版商来讲,用哪一种货币支付都是一样的。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对方最终同意以欧元支付著作权使用费。这样我们在收到版税之后,不仅不会蒙受损失,说不定还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有所斩获呢。不过,并非所有出版商都是愿意这样做的,尽管他们是用当地货币标价,但是他们习惯于用美元支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耐心做说服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对方接收我们这个合理要求为止。

 

从根上讲,要想避免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最理想的办法是用人民币报价、标价、结算、付款。不过,由于人民币还不是可兑换货币,目前来说还不是很现实。对我们来说,除了支付用别的货币以外,其他统统都用人民币处理,这样我们在著作权收益上就会掌握相当的主动权。当然,这样做还要有一个过程。一来我们多年以来习惯于美元、欧元、日元标价、结算与支付,二来我们在著作权销售中很多情况下不是很强势。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我的体会就是当我们销售的产品不是很抢手的时候,我们就采用跟对方协商的办法;当我们的产品非常非常走俏的时候,我们要毫不客气地提出对我们最有利的方案。如此下去,不仅我们,就连海外都会习惯新的报价、标价、结算、支付方式。

 

以上我讲的是著作权输出,如果是著作权引进,还是用美元报价、标价、结算、支付比较好,美元毕竟是在贬值呀。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要尽量抑制对方的涨价要求,否则,我们就要为对方承担涨价损失了。

 

顺便说句题外话,在很多人看来,图书的著作权贸易以输出成功为目标,卖多少钱是次要的。我不这么看,越是不讲价钱的东西,在买主心理就越是没有价值,因而也就越不好卖。这是人们惯有的一种心理,用我们过去经常见到的情景就是“买涨不买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才花了相当的功夫来做这篇文章。

 

二○○八年六月二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