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时评 |
物以稀为贵。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按道理什么都不缺少。实际不然,现如今有一样东西在北京可以说是越来越少,大有绝迹的危险。虽然这个东西不顶吃,不顶穿,可是若是没了它,首都人民还真是别扭,说不定还要损害健康,甚至影响生活。那个日趋稀少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雪,冬天下的白雪。
雪这东西有什么用,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是湿润、净化空气,另一个就是保证越冬的农作物的生长。别的作用,也有不少,比如可以滑雪滑冰——这样就可以不去弄旱冰玩儿了。如果碰到干净的地方且雪水没被污染,还可以将其储存起来以待它用。甭管怎么说,雪这东西北方人到了冬天应该是不能缺少的。
北京这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本来冬天雪就不是很多,跟东北那旮嗒是没法比的。就算没法比,一个冬天总要下几场雪,而且是很大的雪。可是最近几年,您哪看得见雪呀?一冬能有一两场就算不错了,就算北京人民走运了。所以说,北京人现在见到雪,快要到了见到稀有动物一般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不珍惜这种老天爷赐给我们的好东西。您要是不信,我给您讲讲昨天发生的事情。
昨天早上一起床就见窗外楼顶和便道上都是雪,高兴得我直欢呼。我临时决定,出去走一趟,当然是假借一些冠冕堂皇的名义了——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离我家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我做了一半公交车,走了一般路。在我走过一座天桥的时候,看到了一幕令我瞠目的情景。
我发现这桥修得真不错,台阶上铺的是什么材料我不知道,居然可以弄得不那么平——不知是铺的时候就是这样,还是事先算计好了,过一段时间变成这个样子。台阶不平的最大妙处就是可以存水——冬天存雪水,夏天存雨水。设计者是够聪明的,应该给他或者她发奖。尽管拾阶而上的时候,我需要单腿跳跃,这样雪水才不至于没过我的鞋子,进入我那不算温暖的足底。我虽有不便之处,但是在北京这个水资源紧缺的地方看到水——不论是雪水还是雨水抑或自来水,都是很亲切的。有了这些水,那个地方的空气起码可以湿润几分。
来到桥面,桥面的设计更是一绝。落在桥面上的雪不仅可以不化,而且有的地方还能冻成冰。真不错。正是这个原因,远远就看见两个清洁工人在用大木铲子推雪,即便我从他们眼前经过,他们也是熟视无睹,一如既往地推着雪向前进。我试了试没有雪的地方,还是挺滑的,看来下面有冰。我突然想起来了,现在有不少人喜欢滑雪,喜欢滑冰,发愁找不到地方。雪天在过街桥上滑雪滑冰一来不用专门设备,二来不用买门票,三来还不拥挤——您想想下雪天还有那个胆大包天的老太太或者老头儿上天桥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桥上滑雪滑冰可要当心,千万别摔倒桥下面的马路上,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场地算是有人提供了,安全还是您自己注意。
下了桥,进入一条小街,兴奋之情立即消失,路上既没有雪,也没有水——雪都化成水渗到地砖下面去了。嗨,这便道不知又是哪位高人设计的,居然不存水,也不冻冰,不像我们家那条街,下雪之后一部分路面可以改成青蛙池,一部分便道可以改为滑雪道。同一个职业,干活的水平怎么差这么大呢?本来这雪就少,还是尽量发挥好作用,多给人民造福,少给百姓添麻烦。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