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汉忠
姜汉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379
  • 关注人气:24,7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加坡怡学出版公司的点滴启示

(2006-10-17 12:01:01)
分类: 图书出版
  第五十八届法兰克福书展其间,笔者特地两次拜访了新加坡怡学出版公司的执行理事苗耀华先生。笔者从二○○一年开始从事版权工作,从那时起,笔者就跟苗先生相识,可以说是老朋友了。虽然每年都要见上几次,可是我们从未深入讨论过与出版有关的事情,更没有详细了解过苗先生公司的经营之道。这次趁着法兰克福书展,笔者实实在在向苗先生请教了一番。
  苗先生是一位资格很老的出版人,就像他的白发那样,他的经历以及他的经验都留有岁月的沧桑。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不论是对出版界的同仁还是对版权界的朋友,都有不少地方可以借鉴、学习。
  苗先生在创立自己的公司之前,曾经在新加坡联邦出版公司。该公司在新加坡颇有历史,也久负盛名。2000年,苗先生离开联邦,成立了怡学出版公司。公司成立六年来所走过的路,尽管费尽周折,但是总算有了不小的发展。
  怡学出版公司现有员工十人,苗先生负责编辑部的工作。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编辑如何确定选题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开始。除此之外,我们还讲到了版权贸易,甚至包括参加书展的体会。
  怡学出版公司是以出版基础英文用书为主的出版社,与传统文化有关系的图书也出一点。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与他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工作路线有很大关系。可以这样讲,路线对了头,一步一层楼。
  他们在确定选题的时候是以足够的调查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充分了解了他们所要编辑图书的可能前景,才能决定下一步行动。他们先拿自己小时候学英文的经历作参考,从而发现华人或者华裔外国人学习英文的困难所在。这就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做法。举例来说,他们最近编辑了一本书,名字叫《如何用英文提问题?》。这个选题就是源于他小时候学英文总是弄不清英文如何提问才是恰当好处。然而,这样的选题一般大出版商是不屑一顾的,这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事实证明,这个选题已经获得了很多人的首肯。
  选题确定之后,他们开始编写全书的提纲,有的时候还写出一些篇章。有了提纲就开始无色作者。他们选择作者也是很讲究的。首先,作者应该是将英文视为母语、语言造诣比较高的人。其次作者应该有编辑经验。他们请的作者基本上都在出版社工作过,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在钱伯斯一类的著名出版社工作过。第三,作者在写书的时候要按照亚洲人需要的方式编写英文。比如,他们曾经就一个英文单词的定义如何确定考虑很久。如果按照学术要求,可能要写很多,那也是一般读者,特别是亚洲英文学习者无法理解的。于是,他们开动脑筋,翻阅已经出版的朗文词典,终于知道如何给这个词下定义了——既能涵盖词义的每个方面,又力求简单明了。他们与作者是互动的,也就是说,作者对他们的编写提纲也可以提出看法。比如,他们提纲中的一些例句从语法角度看没有问题,可是人家英国人就是不那样说话。
  经过这一系列的精心准备,才开始图书的编写工作以及出版程序。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是编写此类图书的正确路子。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的图书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不仅在新加坡国内受欢迎,在国外也有不少出版社对其图书产生了兴趣。如今,他们已经与韩国、泰国、中国以及台湾地区有过版权合作。合作伙伴对他们的图书最好的评价就是有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他们的立足之本。光是北京就有若干家出版社与之合作过。虽然他们的出版规模并不很大,每年只有四十种左右的新书,但是他们的书质量比较高,出版多年以后还有销售。
  谈到版权贸易,苗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不要将目光停留在经济效益上,而是要放得远一些。因为版权贸易不仅仅能够带来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授权方带来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世界上其他出版社的新的做法和经验。还有一点,通过版权贸易可以使其结交不少朋友,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为他们进一步拓展作者队伍以及合作空间而打下了基础。从二○○年以来,他就一直代表怡学出版公司参加北京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间或来北京与合作伙伴讨论合作事项,同时看望自己的作者。说到这里,苗先生告诉我,他们明天就离开法兰克福。他们的下一站是英国的爱丁堡,那里有他们的一位作者。然后,他们去伦敦,从那里去牛津,与两位新作者协商编书的问题。当然,他们走了一条符合自己特点的路子,参加书展也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这两年,他们每次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都能敲定十笔合作项目。每年出版40种新书,每年在一个书展上就能卖掉十本书的版权,这是不错。
  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他们的图书质量高。我看过他们的图书,编写、加工、设计、校对的水平都很高,图书的设计与印刷也都是一流的。用苗先生的话讲,这是图书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无独有偶,笔者前两天采访韩国出版者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的时候,对方也提到要出版符合国际标准的图书,也就是质量要好。国人对“质量”一说的认识有时候比较狭窄,以为没有错字就是质量高。其实不然,这里说的质量还应该包括上面提到的很多因素。没有这些作保证,选题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