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文满天飞,商业竞争为什么不是拼业绩而是造舆论?

黑文满天飞,商业竞争为什么不是拼业绩而是造舆论?
舒圣祥
阿里巴巴遭万条谣言攻击事件再爆新料,微博网友“只虎在野”微博爆料:网上大量黑文来自“北京沃来”公司,其控制人陈战锋是网络舆论攻击的地下操盘手。爆料称:包括阿里、苏宁、四通一达、滴滴等公司都遭遇过陈战锋所组织的谣言攻击,“只要钱到位,保证黑文满天飞”。
从方兴东被曝260万受雇于京东,负责制作阿里“二选一”和“垄断”报告,承诺最大力度推动天猫二选一事件能够立案,并由工商总局展开调查和取证;到陈战峰通过自建写手队伍、购买外部大V、在各网络平台注册上千新媒体账号、并组织数万水军账号,“只要钱到位,保证黑文满天飞”——互联网商战阴暗丑恶的一面,让人感到目瞪口呆。
方兴东先是否认收钱,斥责“谣言”却又不报警,后来终于变相承认收钱事实,却坚称“合法合理,天经地义”;相比方兴东高举反垄断大旗“搞事情”,陈战锋则把炮制攻击其他企业的黑文,做成了大生意,多家企业都曾遭到过他的黑文攻击。值得一说的是,早年陈战锋曾以“京东商城新媒体主管”认证注册微博,并以此身份回应过媒体报道。
自媒体时代,话语空间高度开放,这是好事,但也给不怀好意的网络谣言,提供了兴风作浪的舞台。同样是做内容的,有的是靠优质内容吸引读者,有的却是靠收钱炮制黑文发财。无论是反垄断的名义,还是以反假货的名义,黑文炮制者其实根本不关心这些议题,无非是收一家企业的钱,去攻击另一家企业,这是极其恶劣的造谣诽谤和网络侵权行为。
黑文公司炮制内容的手法极其卑劣,比如要攻击阿里巴巴,稿子可以直接拿京东的负面新闻去改,给写手发布的指令是,“这条负面,把京东换成天猫拿去铺”。比如11月8日,多家媒体曝光数百份假质检报告流入京东平台。当晚各网络平台即出现大量类似《深度:阿里电商平台入驻资质可假造,“天猫双11”混入多少假货?》帖子。
难以想象,我们每天看到自媒体发布的那么多“企业新闻”、“深度报道”,竟然是这样花钱炮制出来的。这不仅是对企业商誉的恶意伤害,也是对公众判断的严重误导。如果任由此歪风盛行,企业都不去搞市场竞争了,改打嘴炮污名化对手了,市场将失去公平、健康、良性的竞争环境,对全行业和所有人都有百害而无一益。
根据“只虎在野”的最新微博爆料,还存在一个幕后金主,和一个所谓“701项目”:购买大量身份信息,去网络平台注册账号,账号所有权归京东,批量发文帮京东攻击对手……说实话,旁观者无法判断“701项目”真假。如果没有,相关企业和个人应该马上报警,起诉爆料者;如果真有,那只能说这样的竞争手段,已经走上邪路,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商业竞争从来就是很激烈的,但是商业竞争应该拿业绩说话,拿市场份额说话,拿企业利润说话,而不是试图通过操控舆论,来恶意攻击竞争对手。勒庞说,民众的情绪常常因煽动而偏离真相和理性。试图操控舆论的黑文公司及其幕后金主,利用的正是这一点。这对企业商誉伤害巨大,对市场秩序严重扰乱。相关部门大有必要及时介入调查,荡涤商业竞争背后阴暗丑陋的一面,让所有企业都来光明正大地拼业绩,而不是暗地里搞小动作攻击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其实没有企业是胜利者,大家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