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怼共享单车不能“为质疑而质疑”

(2017-02-22 20:37:17)
标签:

杂谈

舒圣祥

 

当我看到这条无厘头新闻时,不得不脑补了一下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节目的采编会现场。

 

“有什么题没?”“最近共享单车热的很,可以做。”“别人做过的我们就不要做了,找个新的点,最好是从经济的视角。”“共享单车好像没太多毛病可以批的。”“仔细想想,总有好点子的。”“我之前做过公交卡押金,共享单车押金不老少,这是个灰色地带,可以弄。”“弄吧。”

 

于是,我们看到这条新闻:

 

使用共享单车需预付押金,以摩拜为例,去年12月活跃用户量已达313.5万人,每月活跃用户押金总额超过9亿元。但押金退款不能实时到账,提交退款申请后要等待1到7个工作日才能成功退款。企业还要求,在押金申请退还期间,不能使用该公司共享单车。

 

女主持人一脸懵懂地问:在一充一退的时间差里,共享单车平台,会用这笔庞大的资金做什么呢?这部分账户是不是处在监管的灰色地带呢?

 

在回答女主持人的问题之前,先来回顾一下其他媒体之前的报道,大体如下:有市民对共享单车不爱惜,有熊孩子在家里停了6辆车换着骑,有市民乱停乱放让警察蜀黍很生气,还有的质疑共享单车没上牌就上路,有的担心共享单车模式会不会沦为新的烧钱游戏。

 

其中,除了市民素质确实有待提高之外,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比如有人违章骑行不缴罚款,交警扣车也没用的尴尬,根本不关有没有车牌的事情,交警蜀黍只要联系一下企业,就能立即知道违章骑行者是谁。

 

不得不说,相比那些报道,央视对于共享单车押金问题的关注,算是另辟蹊径,只不过,明显辟到阴沟里去了。作为一档财经节目,做出这么无脑的报道,挺让人震惊的。

 

一是,共享单车并不存在押金充进去容易退起来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各个城市的公交卡以及城市公共自行车中确实存在,但是共享单车嫁接的是移动互联网,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押金即使不能完全做到秒退,一般也能在两小时内到账,消费者都不傻,没有好的使用体验,共享单车发展不起来。

 

二是押金高不高的问题。任谁做生意,也得首先把风险降到最低,押金与单车的实际价值和企业的风险偏好紧密相关。如果单车值300押金只10块,就会有人选择不要押金要单车。这跟个人素质有关,同时更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有关。

 

关键是,你既然选择了支付押金,就说明你认为合理,要不然你不会接受,谁也没强迫谁,这和某些政府性的乱收费是完全不一样的。节目中那位说“有点不值”的先生,实在是很奇怪,你觉得不值,你就应该不用,而不是享受了便利,还一脸苦逼样儿。

 

三是退押金期间不能使用单车。这个居然也能成为质疑的点,真是I服了YOU。幸亏央视记者不搞共享单车,要不然得亏死。退押金期间若能继续使用,不是会留下明显的漏洞吗?押金也退了,车子爷也借走了,这么大个漏洞,不出一天,车子就要全部丢光,共享单车瞬间统统成为私人单车。

 

四是押金去哪里了的问题。这显然是央视记者最为看重的点,独家视角令其兴奋莫名,并且顺带提出了缺少监管的问题。可是,我们作为电视观众,我们从来不问央视那么庞大的广告费,都去了哪里;我们也不会说,央视的广告费处在监管灰色地带,相关部门应该给管起来。

 

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企业该考虑的问题,企业肯定会比我们想的更多更好;因为我们知道,企业肯定是要赚钱的,要不然活不下去,把企业想象成做慈善是不对的;因为我们还知道,监管绝对不能深入企业经营行为,否则就不存在市场经济。

 

我知道,媒体同行看到热点,总不愿意错过挣稿费,而且总希望能够另辟蹊径找到独家。但是,无论如何,千万不要“为质疑而质疑”,更不要把所有的质疑最终都归结到呼吁政府监管上来。

 

无论是做记还是做人,看待新东西要记住两点:一是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也不可能一出生就尽善尽美,二是做一个公正的旁观者,看不懂的时候宁愿闭嘴,也不要为发声而发声、为质疑而质疑。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新浪微博:@舒圣祥Shu

优酷自频道:书生香评,欢迎免费观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