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冷空气终于要来了。雾霾中“自强不吸”的人们,等来了想要的风。
16日起,华北、黄淮等地遭遇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广泛的雾霾天气,京津冀等地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多地PM2.5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AQI指数频繁“爆表”。
这番景象我们已经熟悉,甚至已经习惯。评论家们又把多年前写过的旧稿翻了出来,润色一番以后就可以照发一遍,还是那些最驾轻就熟的质疑套路。
冬去冬又来,雾霾在供暖季再度入场,质问雾霾为何还是老样子最为简单,质疑政府治霾为何如此不力更是轻松,好像都是别人在害我们,我们只是纯而又纯的受害者,所以别人不能老样子,自己该干嘛还干嘛。
治霾都是别人的事,自己只需要负责骂,大家都这么觉得。基于此,我的看法是:雾霾暂时无解。
它不是环保局搞几个猛招就能瞬间解决的事情,凡是言必称治霾很简单的,不是愣头青就是装逼犯,就好像从来不读书的人最喜欢骂别人是傻逼。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反对强权,但在治霾这种事情上,却又呼唤不迭,不仅很矛盾而且很无知。
如果真要说治霾简单,答案应该包括:关停炼钢厂,关闭火电厂,取消集中供暖,大幅提高车辆使用成本减少汽车上路……问题是,真这样了,你会干吗?“你想要北京的蓝天,还是河北300万人有饭吃?”有人试图讲道理,但是很快被人骂。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选择都是有代价的,都是需要成本的。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概念。
治霾的代价和成本,不只是看得见的财政预算,以及“治霾神炮”之类的采购开支,还应该包括那些暂时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东西。很多人讨论雾霾的时候,眼里就只有雾霾;这是不对的,事物是相互勾连的,雾霾不是独立的存在。
雾霾到底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排在怎样的位置?或者说,你愿意为雾霾付出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你才能做出理性的回答。
比如为了治霾,让你掏更高的电费,你愿意吗?让你不再享受集中供暖,你同意吗?让你用车成本大幅提高,你点头吗?别觉得这是胡扯,关闭厂房不只是工人失业肯定还有物价上涨;雾霾与集中供暖和车辆尾气都是有关系的,这也不能否认。从来就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关键是如何在两害相权中做出相对更优的选择。
既要考虑对这一部分人的影响,也要考虑对另一部分人的影响;既要考虑短时的影响,也要考虑长期的影响。否则,必然过犹不及。很多人怀念过去没有雾霾的日子,觉得那是天堂里的岁月;单独考虑雾霾问题,的确是这样。可你不妨也看一看,家里如今在用的所有东西,那时候有多少是存在的?让你换,你真愿意换吗?
治霾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治霾要讲科学,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二个概念。
舆论空间泛滥着的如果尽是不理性的急功近利,那些负责治霾的人当然只能选择去蛮干,花大笔钱买“治霾神炮”也就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了,因为想要立竿见影嘛,讲科学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数据有没有变化谁关心呢?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不要看人们骂的欢,更要看他们如何选择。
如果雾霾真那么可怕,北京人口咋还越来越多呢?为什么不见更多人选择离开,而是选择继续涌入呢?说明与雾霾相比,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而且是重要得多的东西。说明雾霾在人们做选择的时候的分量,要比在嘴巴上说的时候轻得多。你得问问自己,你真有那么怕雾霾吗?
看人们做什么,要比看人们说什么,准确得多。同样,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过嘴瘾,而是选择去做点什么。
理性的人,不必指望雾霾今年来了明年就会没有,一方面尽可能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另一方面也为治霾付出自己可以承担的一份力量。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优酷自频道:书生香评,欢迎订阅。
欢迎观看和分享书生香评视频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