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妇杀子案 |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阿姑山村的时间定格在了2016年8月26日。这一天,28岁的老爷湾社女村民杨改兰杀死了4个幼小孩子,然后自杀身亡。小山村的悲伤在继续。安葬完5个逝去的亲人,8天后,9月4日,又有尸体在阿姑山的树林里被发现,死者是杨改兰的丈夫李克英……发生在甘肃省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老爷湾社的离奇惨案,让人心中一片凄凉。
四代同堂的八口之家,瞬间就只剩下两个老人,年轻人和孩子们都走了。杨改兰为什么要这么做?仅仅因为被取消了低保吗?说实话,我们无法理解。网上有很多人指责杨改兰生孩子太多,这样的指责太残忍了,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她的生活,她也没有你的认知。还有很多人指责村里取消低保,国家扶贫办也介入了,这可能是该事件所能激起的仅有涟漪。
就像城里住保障房的很多开宝马,农村各种扶贫优惠政策的分配,同样面临分配不公的问题,这是客观的现实。越是老实人越是穷苦人,越有可能得不到好处,越是有关系的人越是善于经营的人越是得便宜,历来如此。虽然我们现在都讲精准扶贫,但是落实到基层,只要没被统计进贫困大名单,官员扶贫政绩其实不受影响,没人知道被抛弃在关注目光之外的贫寒。
当然,甘肃农妇杀子案这样的惨剧,有其偶然性与独特性,完全归罪于扶贫不公也是不客观的。我们总希望给惨剧找个理由,至少有个对象可以骂。但事实上,个案也许就是个案,并不像我们事后解读的那样,可以归结为某一个或几个“施害者”。杨改兰家的悲剧,施害者到底是谁?是取消低保的村主任吗?这样的解读未免武断。杨家全年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是高于2300元精准扶贫标准的。换言之,至少在她身边,还有比她更穷的人家。
杨改兰之所以会那么做,支配她的应该是一种无比绝望的心理。她不仅看不到自己人生的希望,她甚至看不到孩子们未来的希望,所以才会做出那样残忍的事情。她当然是错的,她没有权力随意剥夺无辜孩子的生命;但是,如何让杨改兰这样的农村妇女,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无疑是扶贫最最关键的部分。要不然,扶贫款总是极其有限的,给了这家就给不了那家,就算能够分配公平,也注定是杯水车薪。
对大多数的农村地区来说,随着更多年轻人走向城市,人们越来越有一种自信:贫困是可以改变的,生活是有希望的。农村年轻人获得的不仅是工作的机遇,更是眼界的开阔,甚至认知的改善。我们要扶贫,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观念扶贫,改善穷人的眼界和认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年轻人走出去,政府兜底培训给他们学习技能的机会。如果28岁的杨改兰,也有机会走出大山,她也许就不会对生活如此绝望。
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才是最大的贫困。相比之下,低保其实没那么重要。扶贫,就是要让更多穷人看到希望,给他们通过勤劳双手改善生活的现实途径。精准扶贫不是要精准到这家给多少钱那家给多少钱,而是要精准到告诉他们可以干什么、怎么干。
当然,除了让贫困人口走出大山以外,也应该创造条件让资本可以走入大山,让他们在改善农村面貌的同时,自身也有利可图。我们常有针对城市的“特区”概念,比如自贸区比如各种试验区,但是并没有针对农村扶贫的“特区”概念,可否也试点一下,比如放开当地农地流转限制?比如允许当地农民买卖宅基地?无论如何,我们关注农村贫困,关注精准扶贫,不能仍旧局限于低保发放。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优酷自频道:书生香评,欢迎访问,欢迎订阅。
2016.9.11
NO.28:郭德纲的德,曹云金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