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工资160是欺负大学生吗?

标签:
一个月工资160元 |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长春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小雪(化名),在网上应聘了一家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工作一个月后,终于盼来了第一笔工资,而这笔工资只有160.25元。入职前,她与所在公司签订了一份《员工试用期合同》,合同标注第一个月基础工资1750元。6月1日正式入职,6月29日负责人找到她,表示她工作干得不好,小雪选择辞职。“我以为扣除我请假的几天,至少得给我开 1400元左右,没想到这么点,吃饭都不够啊。”
“没有这么干的,我上了一个月班,到手就一百多元钱,这不相当于免费用工吗?”作为相对弱势的劳动者,一个月才拿那么点钱,肯定很不满意。但是,她嘴中的“免费用工”,在企业眼里却是“没有效益”——“如果按照她说的,上了一个月班,但都干了哪些事,可以一件件说出来,我都可以给她补”。面对企业质疑,我不知道小雪姑娘能不能说出一两件来。
劳动者认为是“免费用工”,企业认为是“没有效益”,你会愿意站在哪一方?劳动者可能会倾向于站在小雪一方,企业主大概更倾向于站在企业一方。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完全不一样。没有底薪,全靠绩效拿工资,零绩效则零工资,现实中其实是很常见的;至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零薪酬去企业实习,在发达国家也很常见。
虽然新闻是以160元的低薪吸引眼球,但问题的关键点其实不在这里。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对待工作,如何规划职业生涯,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刚刚毕业,啥工作经验也没有,啥活儿也不会干,只关心工资高低只关心福利保障,这是很多刚毕业大学生的通病。可是换位思考一下,你能给企业带去什么?你自己认为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如何“定价”的?
别瞧不起“端盘子的”,也别以为自己天生就该拿比“端盘子的”更高的工资,你端盘子还真端不过人家。新闻中的小雪,上班才一个月,又是迟到又是请假好几天,刚满一个月就被公司开了,这样的人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纠结于“免费用工”,其实是找错了问题的关键。当然,根据合同该拿的待遇应该去争取;问题是,那份合同小雪真看过吗?真搞懂了吗?
有人说,160元工资是欺负刚毕业的大学生。可问题是,企业这样欺负大学生有什么好处?它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就算是骗大学生“免费用工”,企业本身也没得到任何效益呀。哪怕真像网友猜的那样“骗了一个又一个”,又能有啥意义?这家企业具体情况如何,仅靠这则新闻报道难以了解,用工是否规范也存有疑问;但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其实是需要人才的,如果它不善待人才,人才必然会开掉它。在这方面,双方是平等的,并没有谁能欺负谁。
对于小雪来说,如果确认之前这家企业是烂企业,哪怕只拿到160元,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损失,毕竟只干了还不到一个月,早点离开烂企业是好事不是坏事,就当是买了个教训;但是,小雪也有必要反思自己,工作态度是否端正,上班是否还像上学一样散漫,自己的工作能力怎么样,有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这些问题比160元工资重要多了。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2016.7.19
《书生香评》视频版在优酷视频、爆米花、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上线,欢迎观看,欢迎分享。
NO.20:PS艳照“钓愚”官员屡试不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