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急救担架借用经济手段不难抬起来

(2016-07-17 17:16:47)
标签:

急救担架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北京一名患者家属叫来急救车,急救人员却要求家属找人搬抬病患下楼的消息,引发了关于急救担架“谁来抬”的网络热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尚未明确提出对急救病人的搬抬责任。对院前急救医生,没有明确要求其搬抬病人。

 

急救车只救病人不抬担架的报道,自然迎来了舆论的一致声讨。见报的评论几乎都在骂急救车,评述的视角也都放在道德二字上。就事论事,很多时候并不是急救车不愿意抬病人,而是抬不起;比如这起急救,如果不是发生在凌晨,大概不会因为抬担架耽误时间,周围总能找得到热心人帮忙。关注个案时,评述问题倘若不客观,其实只会掩盖问题。

 

首先,急救担架因为没人抬而耽误急救时间,发生的概率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发生在特定的急救时间和特定的急救地点;其次,急救人员固然有抬担架的责任,但病人家属更有这个责任。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不是“谁来抬担架”,而是,如果实在没有外人帮忙,而且,急救人员和病人家属合在一起都无法抬动担架,应该怎么办?

 

众所周知,一般急救车派出的只有三个人,司机、医生和护士。护士一般是女性,医生也常常是女性,就算司机是男性,如果家属不能提供协助,仅靠急救人员势必是抬不起担架的。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道德问题。有的地方尝试在急救车上配备担架工,这大概是道德批评家们最欢迎的;可这又必然涉及成本问题,家属需要多掏钱,是不是又要骂“吸血”呢?

 

让每辆急救车都配备担架工,而且全部免费向社会提供,我们总想着这样的“好事”。北京市曾探讨实行“有偿担架搬抬”,在《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修改三稿)》中就包含相关内容。然而,这引发了舆论广泛的争议,担心出现“天价搬抬费”,草案修改稿最终删去了这一内容。

 

一边无视现实展开道德的批评,一边厌恶代价拒绝经济的手段,急救担架“谁来抬”的问题,于是近乎无解。其实,如果允许担架员额外收费,急救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完全可以询问是否需要担架员;病人家属如果不需要,当然不用额外付费。如果需要却又不想付钱,也可以自行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就寻求周围人帮助。

 

当然,似乎还可以要求财政加大投入,使急救中心有钱配备足够多的担架工。且不说很多财政较为拮据的地方,是否能够承担这笔“养人费”;至少在资金使用效率上是极低的,等于是让所有纳税人为少数人少数情况下的担架工需要埋单。有限的急救资源应该真正用于做急救的事情,某些并不危急的需要搬抬的病人,其实完全可以交由市场化的公司来提供服务,危急病人的搬抬工作,也可以通过经济的手段来调节。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2016.7.17

《书生香评》视频版在优酷视频爆米花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上线,欢迎观看,欢迎分享。

NO.20PS艳照“钓愚”官员屡试不爽的背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