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新政“试错”的经验与教训

标签:
海淘新政暂缓一年暂停键 |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海关总署正式下发《关于执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新的监管要求有关事宜的通知》,之前传言的监管部门将为4月8日起实施的跨境电商新政设立的“一年缓冲期”正式落定。这意味着,除了进口税制的改变外,此前跨境电商新政中其他对电商具有杀伤力的规定都已暂缓实施。
短短一个月时间,海淘新政除税制改革保留外,正面清单、通关单等制度,都已按下“暂停键”。一年缓冲期其实也是一年思考期,到时候“新的合理监管方式”,当不至于重新照搬已然“试错”的条款。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的及时改正,无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从这一个月的实际数据看,因跨境电商平台无法提供“通关单”所需的资质、单据证明而大量商品无法进口,各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进口单量出现锐减。在4月8日至4月15日之间,郑州、深圳、宁波、杭州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单量分别比新政前下降70%、61%、62%和65%。这样的下滑堪称断崖式,对于一个新兴的行业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海淘新政的目的,当然不是要灭掉整个行业;但是,断崖式下跌的杀伤力,已经违背了原初的想法。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在新政实施之前,未必是不可预料的。只是因为海淘发展太过迅速,让监管部门忧虑其对国内生产和消费形成冲击,所以用药过猛。其实,这样的忧虑毫无必要。海淘适应的是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从中受益的不仅是国内消费者,因为任何交易永远都是互惠互利。
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商品,这是最重要的民生改善。至于可能受到冲击的相关国内产业,那一定是低效率的。分工理论告诉我们,绝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自己生产,相反,人们应该集中精力于各自拥有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意义上,海淘其实也是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力量。因为真正的供给侧改革必然会有淘汰,你好我也好大家都好的改革大抵相当于没改革。单靠限制跨境电商,不可能“保护”出我们的竞争力。
更相信市场的力量,还是更相信管制的力量,海淘新政的用药过猛,显然没有掌握好其中的平衡。一方面,我们提出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具体的利益面前不太放心市场的无形之手。大概正是基于这样的矛盾心态,才有海淘新政的“试错”。好在我们已经迅速改正了,而这是需要勇气的。
认清大的发展趋势,谨慎使用管制力量,既看到新事物对特定行业短期内的影响,更看到对更多行业长期内的影响,我想,这是海淘新政“试错”,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2016.5.25
《书生香评》视频版在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等上线,欢迎观看,欢迎分享。
NO.11:警察蜀黍为什么喜欢抓嫖?
NO.12:高考招生怎样“计划”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