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计划的高考扭曲了竞争的公平

(2016-05-15 21:30:56)
标签:

高考招生

江苏湖北

支援

高考录取率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一则外调高考招生指标可能致使本省减招的消息,让江苏、湖北等省份的学生家长不安。江苏、湖北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分别表态“三个不减少”、“四个不低于”,其核心意思很明确,向中西部调剂生源会与保障本地区考生权益相协调。教育部网站亦发文强调,“安排协作计划,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为基本前提。”

 

辛辛苦苦备考,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所以,公平话题永远是高考话题的核心。同样的分数,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考到不同的学校,这是现实。这样的现实当然不符合公平原则,所以才会有高考移民的问题,以及异地高考的问题。在不公平的现实下,各地要为本地考生争取最大利益,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本地高校大面积向本地考生倾斜,所以那些高校资源多的地方录取率往往更高,北京上海莫不如此。

 

为什么要向中西部调剂生源?因为这些地方考生数量很多,高校数量却很少。说白了,高考不是全国竞争,只是本地竞争,考生越多竞争越激烈,高校越少“红利”越小。这一次,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并非只有江苏、湖北,之所以两地家长和考生反应激烈,是因为两地也是人口大省,在高考招生上本身不“富裕”,却被安排去“扶贫”。

 

虽然教育部已表态“扶贫”要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录取率作为前提,但是从常识上来说,既然是外调,就不可能不减少原属本地考生的蛋糕——因为考生数量减少等原因,录取率不一定降低,但原本可以提高的录取率没法提高了,具体到每个考生,这同样是看得见的损失。换言之,支援录取率低的省份,本是出于促进公平的好意,事实上却肯定会有被牺牲的利益。

 

说实话,从制定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到各省的再到各高校的,那是相当复杂的工作,相关方面已经很努力。问题是,这样的计划无论如何也是“全知全能”的视角,最后的呈现因此往往差强人意。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涉及我们对公平的理解:教育公平到底是一种地域层面的公平,还是一种个体层面的公平?是每个省的录取率更重要,还是每个考生考了多少分就能上什么学校更重要?高考的公平竞争,与考生来自哪个省,真的有关系吗?

 

作为“最后一个计划”,高考招生的计划不仅低效,甚至多余。如果没有人为制定的计划,就是全国统考试卷,全国统一分数线,考上哪个学校全由分数和志愿决定,也用不着每个高校把招生计划分到每个省,岂不是更有效率更公平吗?对高校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考生来自哪个地方,而是考生的成绩是否符合自身择优录取的目的。现在,要求高校宁可放弃这个地方的高分考生,也必须去录那个地方的低分考生,其实是人为干预下的资源错配。

 

将高考公平理解为各省份之间的公平,似是而非;高考从来都是每个考生代表自己在奋斗,而不是代表哪个地区在奋斗。所以,真正需要支援的不是中西部地区的招生指标,而是那里的基础教育。如果基础教育地区差异暂时无法消弭,至少应该让所有考生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让考生考上大学的概率,与本地高校资源多寡无关,与招生计划指标多少无关。让全国考生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排除所有的计划控制与地域分割,这才是真正的公平竞争。

 

2016.5.15

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书生香评》视频版在优酷腾讯搜狐等上线,欢迎订阅。

NO.10青年魏则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