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不应人人打得起”吗?

标签:
网约车不应每人打得起 |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审查司机身份、要求“下架”优惠、按非法营运查处……近期,深圳、广州、杭州、上海等地密集对网约车开展整治。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各地举措是规范还是打压、管理办法何时出台等,令市场各方关注。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约车应该是相对高端的公交服务,不是说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车。把网约车当成代步工具的定位有问题,希望管理条例落地越快越好。
网约车是高端公交服务,不应每个人都打得起,不能把网约车当成基本代步工具——我们从来不缺雷人雷语,但是真的有点搞不明白,公众能够打得起网约车,怎么居然成了罪过?难怪很多地方要强制网约车平台“下架”优惠,逻辑原来全在这里:网约车不能让每个人都打得起,你太便宜了,所以你有罪。就像网友说的,出租车打不到,公交车挤不上,电动车不让骑,网约车还要打不起,你到底要怎样?
将公交地铁定义为基本公交服务,将网约车定义为高端公交服务,这样的区分在理论上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在具体的市场交易选择过程中,这样的区分其实并不存在,哪个方便就选哪个,不同情况下肯定有会不同的选择。人们会考虑省钱与赶时间、考虑方便与舒适,但肯定不会考虑基本服务与高端服务。再“低端”的人,也可以叫网约车,也应该打得起车;坐在办公室里盲目地去“定位”,什么人应该坐什么车,是很愚蠢的计划思维。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舆论反响,与其说是“争论激烈”,不如说是“遭到炮轰”。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条文,如果不做实质性大改并且再次征求意见,就希望其“落地越快越好”;也许,还不如干脆不征求意见,直接任由权力说了算更好。如果足够尊重民意,在无法形成共识的情况下,搁置争议放一放才是最好的办法——看网约车究竟会闹出什么乱子来,是比我们想象的糟糕还是更好,是骡子是马,让它出来遛遛才知道。
正如任何一次技术革新与产品迭代,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有受害者;问题是,我们看问题是局限于少数人少数行业的短期影响,还是能够看到对社会整体的长期影响。网约车的出现,对传统出租肯定是个冲击;从相关负责人“高端服务”的话语之间,似乎对公交地跌都有“不利影响”。但我们更应看到,网约车有没有受益者?是不是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发展的方向?增量的受益与存量的受损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
网约车最大的好处,是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我们以前打出租车都是“偶遇”,再次遇到的概率并不大,对司机的约束因此很少,这就和景区店铺往往更喜欢宰客是一个道理;但是,网约车每一次乘坐都会留下记录,乘客都可以做出评价,这会对司机形成有效的约束,对政府监管部门而言,这会极大地压缩原来以“份子钱”体现的监管成本。
可以肯定,只要市场需求犹在,哪怕相关部门认为“不该人人打得起”,人们还是会去坐,没有网约车也会有黑车。网约车是规范黑车的市场化途径,如果以规范之名灭了网约车平台,只会有更多的小平台和更多的黑车,这一点是监管部门应该提前想得到的。
2016.4.28
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书生香评》视频版在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等上线,欢迎订阅。
NO.8:土地到期,70年后我们的房子何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