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没请大圣的后果,央视春晚应该懂
(2016-01-29 08:48:59)
标签:
央视春晚六小龄童 |
若不是因为泄密事件,“导致整个东半球所有通过卫星接收节目信号的用户都能随便看到春晚彩排的实时画面”,央视春晚貌似已经很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了。
央视“个别人员擅自拍摄,并通过网络非法传播”的回应,颇有点糊弄公众的智商,因为网友的截图里分明看得到“直播”的字样以及春晚的LOGO。
不过,在央视春晚官微以及导演吕逸涛的微博里,被网友喷得最猛的,压根儿不是泄密事件——爱看的自然还会看,不爱看的你打码都没人看,何况是泄密呢。
网友轰炸和吐槽的核心,是他们在看完春晚节目单后发现,六小龄童居然没有被邀请参加猴年春晚。春晚上看不到“美猴王”,网友只好“敢问”导演:你是看西游记长大的还是看TFboys长大的?
除了鼠年、猪年之类特殊年份,春晚总会做足生肖文章,今年更是首次推出了吉祥物——虽然丑极,但总归是个开始。恰逢猴年,又是1986年版《西游记》播出30周年,可惜沙僧扮演者闫怀礼老师已经去世,唐僧师徒聚首猴年春晚再无可能,但是孙大圣还在啊,猴年春晚怎能少了最著名的猴?猴王没来,将要登台的小猴子,是哪只猴子造次搬来的救兵呢?让57岁的六小龄童再等12年,到时他还舞得动金箍棒吗?
“多想一到零点时,金门大开,六小龄童穿着战甲,戴着雉毛翎 ,耍着金箍棒,大喊一声:俺老孙来也。想想就能泪奔。”——我不知道今年春晚的零点报时创意是什么,很可能又是一大群人傻不拉几地站那儿数秒,说些正确的废话与煽情的空话;相比之下,网友的创意要高明百倍不止。
很多网友说“不懂央视”,也许这正是央视想要的效果吧:你们都想得到的,我偏不干。如此,高深是高深了,可也带来一个问题:春晚到底办给谁看?如果还是办给观众看的,观众的地位何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不能征集一下观众的心愿和需求?
央视负责办,观众负责看,两者没有充分沟通和交流,怎么可能依旧好评如潮?怎么可能不是吐槽一片?在可供观看和娱乐的东西异常稀少的年代,是个东西能让大家在除夕夜乐呵乐呵,就是好的;可今夕何夕,央视办春晚怎能不搞点大数据调查,不放低姿态去倾听观众的心声?
猴年春晚不邀六小龄童,不只是一个自由创作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观众需求的问题,而是一个“今天,央视怎样办春晚”的问题。春晚顾自办、导演说了算的时代,也许该改写了;春晚既然号称中国人的年夜饭,那就得有精确而海量的大数据调查,提前搞清楚大家都想吃点什么,然后再去请大厨去准备食材。
六小龄童未能获邀参加春晚,让这顿中国人的年夜饭,少了一道最受期待的主菜,食客能高兴才怪呢。有人已经说了,上次王母办宴会没请大圣,后果你是知道的。不过,也有人猜实情是这样的——“师傅,今年是猴年,俺老孙想请假去央视春晚演出。”唐僧摸了摸猴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悟空啊,八戒刚让他们请去做导演了,你还是别掺和了。”
再过几天就是除夕夜了,全国观众的呼唤,能将六小龄童“顶”上春晚吗?这是一次很好的民意检测,看看春晚的大门,到底朝着哪边开。
舒圣祥
2016.1.28
首发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欢迎搜号关注。